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差数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16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有一位学生的列式是160×6720,显然她不理解。我把她请上讲台,让她指出图中哪些是720毫升,哪些是160×67个大杯的容量应该把这两部分怎样? 不知是这个孩子太紧张了还是仍然没有理解,她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从下面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更对孩子理解了7个大杯的容量应该比720毫升多960毫升。在巡视过程中不能正确列式的学生约有1/3,能正确列式的约有2/3。我可以不顾这些错误地学生把题目一带而过,但我却选择了把有错误的学生请上讲台,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在浪费时间,甚至会认为把自己的失误暴露出来,我却不以为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通过这个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事实证明在后来练习中这个上台的学生也理解了。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