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感悟新理念,体验教与学新方式

发布时间:2020-11-0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8月25日,我听了姚老师的“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培训讲座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培训心得。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方式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机会以及合作交流的时空,凸现学生的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和主体意识。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教师在讲完课后问同学们:“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这时候一般是没有人举手,实际上同学们确实没有任何疑惑吗?有的同学是没有想到要提的问题;有的同学是内向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对本节课有不理解的地方;有的同学得回顾一下书本才去补充有关的疑问;有的确实一点疑问也没有,却可能在做作业过程中才会遇到各种问题。实际上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并没能及时有效接收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他们的理解程度。即使只有个别人提出问题,障于课堂四十分钟上课时间的关系,老师也只能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或留到下课再个别解答。由此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师生之间的沟通缺乏有效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造就了一代代学生们认真听课并勤记记笔的学习模式,但却不善于也不能及时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而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也只能使其了解到个别的情况且不能代表全体,因而教师们只能通过作业、测验或考试、复习课等常规的方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否说明作业或测验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对该教学环节没有存在一点疑问?考试优秀是否就是学习优秀?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否具创造思维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中关心的重点环节,同时学生是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一主体的能动性,改善教学环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及其相应教与学支撑平台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互动式的网络教学则对常规的教学模式带来一系列全新的变革。

印度教育科学家苏迦特.米特拉,1999年他去了印度的很多偏僻乡村,那里的人既不懂英语也没见过电脑。于是他在孩子们经常聚集的街头墙上开个洞,装上互联网屏幕和鼠标,然后离开那里。几个月之后实验表明孩子们无师自通,学会了使用电脑并学会英语。以后的十年他在英国、意大利、南非、柬埔寨、印度等国家进行类似的数学、物理、语言等实验。结果证明:不需要老师和科学家输入逻辑和程序的情况下,学习者可以独立自主完成学习,这就是“自组织学习”。

认识到了“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那么,教师和教学机构的作用便要重新定位。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资源进一步开放,在线教育就不能仅仅是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络上,这样的做法也许更加违背学习规律。新媒体教育联盟在做了相关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诸多人类的学习行为:社会学习、可视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学习、讲授学习等,每一种学习方式,在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方面,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技术基础。换言之,技术即可能扩展人类的学习方式,也可能限制人们的学习方式。一旦有新的技术出现,这些新技术改变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模式,那么,人类的学习方式也会相应地产生根本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社会和资源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待在学校里被动地接受学习,他们将会把自组织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的教与学方式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提供如在线多媒体课程教学、在线组题练习等人机互动的功能,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网上学习的乐趣。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线学习主体,人们能够且敢于畅所欲言,并在一定监督机制下真正达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故应用于教学上会使师生间有意想不到的反馈效果。大家可以就某一关注的论题进行讨论,或对某位同学的问题作出积极的回答,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定义查找的方式查询网上相应的观点支持,学生们不仅可以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将有关的作品或论文、相关的素材资源上载到网上的教研中心,供大家参考与交流。而教师还可以利用网上教学支撑平台问题资源中心对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内容定期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反馈到教学应用上,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提高。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网络这么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大激发教学的潜能,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知识,而教师更可置身其中参与讨论,同时通过教学的评价反馈系统及时反馈,让教师能接收第一手的资料,调整教学方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如智能题库,可以就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并进行智能组卷,并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克服自身学习上的薄弱环节,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全新改革。

(转自夏丽娟工作室的博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