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学行知理论 践研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0-12-2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多年前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说法。在我看来,他是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他如此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也提出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笔者试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性学习,特点

 

陶行知先生在多年前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说法。在我看来,他是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他如此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也提出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笔者试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开放性

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提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体现在:

研究选题的开放性。选题可以是关于某个特定范围的单一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区域的联系性研究,可以研究偏重理论,也可以偏重实践。

获取知识的开放性。在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研究者还要实地积极地获取第一手资料,经过自己的加工形成结论,获得的知识远远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范围。

研究时间的开放性。是由获取知识的开放性决定的。研究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

二、重视过程性

让研究者在研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研究中得到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从教育的角度看,研究者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通过活动,研究者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方法、程序,到最后的评鉴,从中研究者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重视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评价学生时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依据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出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陶先生《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研究性学习的重视过程性的特点,就是陶先生所希望的“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三、实践性

《新旧时代之学生》一书中陶先生提出:“活的书只可以活用而不可以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所谓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研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过程、体验感受研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在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而实践不仅仅指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他包括了从选出课题到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选出课题、寻找资料、收集信息、筛选分析、排列归类、总结归纳等等,都是实践。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不能坐而论道,要从实践中得出真知。

四、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决定了自主性的特点。自主性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在研究中要形成主动积极、缜密思索、不折不挠的研究精神,也必须通过自主性才能实现。这是靠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所难以实现的。陶先生在《火的故事》中做了精辟的总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没有自主的意识,就无法自我生成知识,产生创造。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点拨者和纠正者。学生在实践中会碰到或多或少的问题。选题不当的,要帮助其纠正偏差;缺少可行计划的,要一起制定可行计划;研究中出现困难的,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以及其他的,学生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失败经验等等。

最后,我们以陶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研究性教学:我们的目的则在于教育的普及,生活的提高,自觉性之启发及创造力培养。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