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浅谈小学低年级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发布时间:2021-04-1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浅谈小学低年级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个难点,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性教学。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声情并茂地参与朗读,教师就要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1、情境渲染

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接触课文内容,无论教师多么声情并茂,学生都不会有太深的感情体验。而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情境,获得情感的体验,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韵文,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调导入:“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多热闹啊……”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有的说:“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的说:“桃花、杏花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秋天》是一篇画面优美,语言精炼活泼的短文,怎样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呢?在学生对课文读顺后,我出示多媒体动画软件: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天空中飞翔着两只燕子。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变黄一片片叶子随秋风飘落,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水里,地上的蚂蚁和水中的小鱼在游戏。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像大海的波浪。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范读,创设了一种意蕴优美的朗读意境。学生在尽情欣赏画面时,脑海里产生出一幅幅美妙地图画,心情也随之开朗,轻快起来。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全面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也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一双双小手高举,争着要读给大家听。例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我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奥运会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体育盛事,同时也告诉他们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却一次也没有举办过,从而调动起学生想带奥运回中国的迫切的心情。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带学生进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晚上,向学生展示“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的将满把的鲜花抛向空中”;“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朗读课文时也就能很容易读出北京人们、全国人们申奥的喜悦。

2.想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这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文,指导学生朗读“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六一”儿童节那天,大家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来到美丽的花园、草地上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大家都异口同声说道:“开心、愉快”。于是,我就让大家一边想象着自己在花园、草地上玩耍,一边把这句话读好。

3、结合表演形式,以演促读。

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去扮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读,以演促读,还可为学生佩相关头饰,学生会在表演中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促进朗读技巧。

朗读一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停顿、轻重、快慢、虚实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现出来。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注意克服毫无感情地唱读。一般地说,写景的散文意境优美,要读得流畅、轻快;介绍某建筑物或人物的文章,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停顿,抑扬顿挫;而童话、寓言故事就要恰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随着角色的转换而配合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当然,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拍手打节奏带孩子们走进儿歌朗读

低年级孩子在朗读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挨腔挨调,有的还喜欢拖,即使老师提出要求叫他们纠正,不一会又会再现。尤其是在下半节课,处于课堂疲劳状态,朗读效果就容易差。当课文是儿歌的话,我就根据节奏性强的特点,用拍手来定速度。训练下来,效果很好。现在只要我手掌拍两下,孩子们马上会条件反射似的也伸出小手,边打拍子边念儿歌,即使有思想不集中的孩子也会马上把思绪收拢来,跟着大家一起训练。当然,形式很多种,有时是男女分读,有时是火车开读,有时是你拍我读,还有时是对拍对读。有时课外练习中有小儿歌,很多学生也会边读边拍手,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形式。所以说,其实朗读是多种器官一起参与的活动过程,老师应该多开发多利用。

2.多重角色转换带孩子们走进童话朗读。

低年级孩子很容易进入到不同的角色中去的,特别是童话色彩浓厚的课文,老师更要精心设计,渲染气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的朗读与所塑形象匹配。比如,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虽然他们也懂了狼是凶恶残忍的,小羊是温和可怜的,但是多数学生读不出那个味来。于是,我就请男孩子一个个来扮演大灰狼看谁比较凶狠点,在表演和对比中,孩子感悟到了角色的特点。同样,我先请女同学扮演小山羊,品味弱者的样子,语气。接着,分男女孩子读狼和小羊的对话,他们的朗读把小动物描摹得非常形象逼真。接着,我马上来个角色大换位,让男女孩子倒过来读课文,女孩子居然凶得很有气势,男孩子也是压低着嗓音,声音很细了。可见孩子的朗读可塑性很强,关键是老师的训练有没到位,多重角色的替换可以训练他们朗读的灵活性。

另外,朗读时,可以利用投影银幕,把一些表示固定意义的符号出示给学生。如:重读的地方标上“ . ”,停顿的地方根据时间的长短标上“/”或者“//”,延音处标上“----”,语气连贯须拖音处可用“  ”号。学生看得多,听得熟,自然就记住了。如在读《小小的船》中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这句话时,在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对蓝蓝的天,弯弯的月,充满向往之际,我用投影银幕打出句子:以蓝色为衬底,黑色的字体,红色的符号,对比明显。学生在优美动听的轻音乐氛围中,看着句子中醒目的朗读符号,用充满童趣的语调朗读,看得认真,读得轻松,充分渲染出那种喜爱之情。

三、变换形式,提升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但是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秋姑娘的信》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秋姑娘、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各自朗读表示他们语言的段落,这时,学生以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读起来更加入情入境,更富有激情。

2 、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朗读能手”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配乐朗读在学生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加以衬托,以情激情,会更加感染学生,更加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如读《静夜思》这首诗时,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朗读时我配上了一段音乐《明月几时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起来更有激情,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四、引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判
    朗读之后,趁学生还在对其回味之际,就应立即引导他们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评判,鼓励他们说出朗读者读得不好和读得好的句子或段落,老师再带领大家分析比较:为什么读得不好或读得好?不好在哪里和好在哪里?怎样才能读得好或读得更好?根据同学们或老师提出的“好”和“更好”的方式,再组织新的朗读。通过这种“朗读—评判—再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每次朗读之后都能在审美和朗读技巧上有所收获。

总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