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美术课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经过有效的美术教育,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其全面发展,对提高全民族艺术素质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美术课作为普及性教育学科主要以培养人的素质和修养为目的,它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纳入学校教育的,其目标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多少美术技能、技巧,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这首先是培养人。那么,普及小学美术教育有何必要性呢?它又充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校美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各个领域的全过程,体现于学生的思想、言论、行为等诸方面。美术是通过美感发挥作用的,所以又统称审美作用。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形成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其求知欲强,可塑性大、而美术教学的艺术特征适合学生这些特点,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而小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去肯定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还可以把一些不正当的、对社会有害的东西,当作“丑”的对象鞭挞、嘲讽,引起欣赏者的愤怒和厌恶,从本质上加以否定。美术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优秀的作品往往能通过把现象和本质统一起来的典型形象,起到帮助学生具体、深入地认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起到艺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即达到普及美术课的手段。
三、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各科学习和将来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学校教育中,美术与政治、语文、英语、化学等学科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它又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所起的某些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比如清华大学很多专业需要绘图,需要学生具有美术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即有目测比例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但也有学生在这方面是“艺盲”或“半艺盲”,导致只能转学别的专业。其实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属于“基本建设”的地位,这些学科教育犹如建筑基础上的钢筋、水泥、沙石,缺一不可,若没有宽广坚实的基础,是盖不起高楼大厦的。在学校教育中过分夸大美术教育的意义是不恰当的,但把它视作可有可无的做法,这会对一代新人的培养工作带来消极和不利影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造就全面人才,具有良好的美术知识己成为当前衡量人才素质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学校教育的实践证明,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终身受益的。学习文、史、哲学科,把社会变迁和价值规律看作是有形的概念;学习数学的立体图形,把数学习题视作可视的图象;学习物理的力学的分解,借助立体观念理解物质世界各种升华所取得的法则、定律;学习化学的分解组合,把实验理解为反应方程;学习生物学的细胞结构,将生物的解剖转化为深刻的形象记忆;学习地理的识图绘图,常见地表的布局;学习外语借助假定的形象概念来加强加深记忆,这些都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质。否则在理解、表达和使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简明化上将会带来困难。美术教育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决策与眼光。所谓领导的决策与眼光,就是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级领导要遵循教育与美术的规律,根据实际合理组织本地区和本学校的美术教育活动。这样美术教育才会有成效的实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普及性不仅在学校得到了发展,而且也必然向更大范围、多层次、全方位伸展:向前延伸至小教、幼教、甚至是胎教;向后延伸至高中、中专、大学、甚至是大学后继续教育。总之,美术教育应朝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发展。普及小学美术教育,使美术教育的视野范围扩展到全体学生乃至全社会,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各个方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