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小学教师教学个性如何培养

发布时间:2022-04-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所谓教学个性,就是指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期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与行为方式的总和,是教师人格、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知、情、意、行诸方面特征的集中展示。通俗地说,教学个性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或潜在的独特性。

教师要打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教学思想,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所有这些作用于流动的、变化的教学实践,经过碰撞和磨合之后,才能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

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基础。

教师若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基础,就不能矗立起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高峰;反之,教师文化积淀之土壤愈厚,教学个性之树就愈茂盛。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教授,他的教学也一样个性鲜明。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深得学生喜爱,他的课常常连走廊上都挤满了学生,不光文学系的学生来听,其他如哲学、社会、医学、法学甚至理工类的学生也来听。与其说学生是被鲁迅吸引,不如说是被他丰富深厚的学识所吸引。除鲁迅外,其他教学个性鲜明、教育成效突出的教育家,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韩军等,哪一个不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呢?教师打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务必要博览群书,多方积累,知识储备丰富了,文化底蕴深厚了,教学土壤肥沃了,个性之树才会长得挺拔,个性之花才会开得娇艳!

二、独特的教学思想是内核。

个性源于思想,教学个性源于教学思想,没有思想的内核,就难以生成个性的外在。遍览当前教育名家,他们无不以其独特的教学思想为内在的支撑,如于漪的“人文教育观”,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魏书生的“民主加科学”,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以及李镇西的“爱心、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教育大家们的教学思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个性相结合,才能把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倘若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跟在名师大家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一道练习题没讲到心里就不踏实,如此顶多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

思想源于实践,思想源于思考。教师应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让思考的火炬照亮每一个环节:备课的时候,能不能抛开教参,用自己的心灵直接与作者对话?课堂上,在讲清楚重点难点后,能不能让学生也谈谈自己的观点?每上完一堂课,能不能通过写教学后记对其成败进行一下反思?如此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对教学的理解就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思考积累成思想,而思想又形成教育者的教学个性。

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载体。

这里的“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一个不辨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同样,一个缺乏基本教学技能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打个比方,如果把教学过程比作画画,那文化积淀就是纸,教学思想就是颜料,而教学技能,则是画笔。倘若没有了技能这杆笔,纸还是纸,颜料还是颜料,教学这张图不会有灵动的色彩,更不会画出美丽的风景。拿语文教师来说,如果普通话讲得结结巴巴,黑板字写得歪歪扭扭,范读平平淡淡,那么,即使有满腹经纶,也不可能成为好的教师。

美国著名学者JW基夫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化教育要求个性化的教师和个性化的教学。面对个性化的教学,面对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教师,请打造你的教学个性!

注:该文发表于《教育导报》20041218日第3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