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应切实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带来优质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其中就包括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慢性病低龄化、肥胖、超重等问题。这些本不应该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出现和担扰的健康问题,如今却在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正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他们及各自的家庭。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从1984年到200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共组织了四次全国多民族的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0年下降。初中生视近率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也就是说,现在的十个大学生中,视力良好的还不到两人。同时在2005年的一项针对全国38万多名学生的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肺活量一项:与前一年相比,7—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状况令人担忧。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频有发生,且患病年龄提前了十到二十年。
面对如此严重的现状,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了呢?体育运动的本质到底是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呢?身体素质的增强难道不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第一目的吗?……我想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时候也必须要认真地做一些改变了,如果我们还是一如继往地按照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下去,没有从根本上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目的,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质下降、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脆弱的身体、越来越低下的国民健康水平等等严重问题。试问如果连青少年儿童都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他们还将如何担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这一振奋人心的话语是否成了一句空谈……
二、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总共九年的时间。而这九年正是青少年儿童成长最为基础与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他们智力与体力都在飞速地发展,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可塑性都极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阶段的引导与培养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正因如此,身体健康的基础也必须要在这一阶段垫定。如果能从小学一入学就开始有意识并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各项身体能力,如:柔韧、协调、灵敏、力量、耐力等。逐渐将身体素质锻炼纳入课堂常规,节节课贯彻执行,那么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我们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将会有一种质的提升。至少不会呈现目前这种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情况。其实这一内容的实施并不存在多么大的阻力与难度,只要我们的一线体育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在课堂上对学生有这种要求,坚持下去,便能够达成。
“健康第一”是我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体育教育应贯彻的第一要务,一切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出发。学生的健康水平可以通过每一学年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很好的反映出来。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恰恰包括了: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几大内容。而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说明我们学生在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严重不足。反思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偏重于体育项目的“技术性”达标练习,而忽略了最为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以田径的跳远内容举例,我们的体育教师大多会以教授学生如何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环节为重难点进行突破,这看上去似乎无可非议。但仔细想想,我们进行跳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个多么标准的动作吗?即便学会了这个标准的技术动作,学生就可以跳的很远了吗?如果一个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均很好的学生与一名身体素质较差但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哪一个会跳的更远呢?技术的掌握与发挥运用,都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这也正是体育训练中经常提到的“体能是基础,没有了体能就没有了一切!”。
三、丰富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练习形式,增强趣味性
目前我们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最常见的身体素质练习形式就应算是“课课练”了。即在每节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集中对全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通过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耐久跑等各种内容来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腰腹肌力量、耐力、柔韧等等。这种“课课练”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只要能认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身体素质绝对会有明显的进步。然而从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课课练”这项内容还是不喜欢,甚至有抵触情绪的,他们会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课课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课练”的这种形式会比较枯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趣味性不足,吸引力不大,从而很难或不愿进行。
其实身体素质的练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在课上应注意多多变换练习的内容与形式,其中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就是参加比赛或进行游戏。如果能够将单纯的身体素质练习转变成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开展,将原来的“课课练”变为“课课赛”或融入小游戏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对于此项内容的兴趣必然大增,练习效果也将明显改善。例如,可以将单纯的俯卧撑练习与篮球投篮或上篮得分结合起来。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投篮或上篮练习,如果一次罚球或上篮不中,即要进行10次俯卧撑的“惩罚”。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此类似游戏的形式,即练习了篮球技术,又进行了俯卧撑的训练,即保证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一举两得。
技术与体能训练的结合,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会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寓教于乐”的感觉,切实提高对 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为终身体育垫定基础。
四、结语
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正是为身体和头脑垫定良好基础的阶段,身体的基础就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优劣是通过身体的力量、柔韧、耐力、灵敏、协调等各项机能来反映。因此,为了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呼吁我们的体育教师真的应该在课堂上切实将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不再一味地追求技术与应试技巧的传授,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基础,一切技术动作与技巧都是空谈。花哨的体育教学不是目的,切实发挥体育的作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是根本。我们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地做到“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