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0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应用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持续性进步,这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美术的教学引导对于开发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美术学科高度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为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条件。

   (二)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上,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成就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教学模式选择的合理性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取得。许多老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教学引导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开展,老师很少去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导致许多教学方法的应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学生很难实现学以致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学生动手能力有效培养的途径分析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动手习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引导。老师在教学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想法往往比较单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比较容易被感化,所以老师便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节奏,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化,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

(二)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深入观察

在美术教学的展现形式中,手工艺和绘画是两种最为常见的展现手法,展现手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选择,能够促进学生的接受,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所学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作品的机会,比如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让学生以观察者的角度来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进行查缺补漏,从而取长补短。

(三)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动手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手工制作活动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找到美术制作的趣味。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培养多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适时的教学引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