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鲁子问:非常感谢《英语学习》(教师版)给我们机会讨论绘本阅读。我们先从绘本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开始谈吧。
王芳:这次话题选择得好,英语阅读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时鲁教授选择的话题的切入点也很好,与目前学科素养提倡的学科育人目标相吻合,非常与时俱进。
鲁子问:没错,在如今的时代教育背景下,绘本阅读显得更有意义。
王芳:我认为,坚持绘本阅读有以下价值和意义:
(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2)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开拓视野;(3)增长学生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4)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5)促进孩子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6)帮助孩子建立精神境界和心灵乐园;(7)强化亲子教育的功能;(8)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康发展。
以绘本故事《小马过河》为例,从绘本育人的角度来分析:通过阅读,这个绘本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困难面前要想办法去解决,要采取科学的精神勇于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想象力,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勇于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辛欣格:我今年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朋友来说,阅读绘本就是一次美好的心灵体验。绘本就像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暗藏玄机:从封面可以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通常是故事结尾的延续。绘本这样精彩有趣,我们稍稍翻阅就爱不释手,又怎能不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呢?
鲁子问:辛老师说得有道理。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不同,一年级学生开始形成形象思维,更需要对绘本的图深度解读。
王芳:非常同意。其实从我们目前多数绘本故事中,都可以找出很好的育人素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鲁子问:绘本是人类对儿童等绘本读者进行文化传承的读物,形式上是图画书,意义上是文化书。所以,作为图画书,绘本不是有图画的书(book with pictures),而是用图讲故事的书(picture book with a story),核心在于故事。图画不仅诠释文字表达,而且丰富、强化和补充文字表达。绘本作为故事书,其核心不在故事内容,而在故事背后的道理,在于阅读绘本的人通过明白道理而接受道理,从而实现社会化发展,成为文化传承者。
绘本首先是书,哪怕只有三五页,在性质上也具有书的完整性,故事与道理的通透性。其次,绘本是用图讲故事、讲道理的书。儿童虽然还不懂文字,但儿童阶段是懂道理的关键时期,所以用图画的方式对儿童讲道理会很有效。而且,图画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对成年人也具有优势。阅读绘本是为了儿童的心智发展,用感性认知促进理性发展,基于此的社会化,以及基于儿童心智发展的人类文化性延续。英语学科教育中的绘本阅读,也强调在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
蒋淑贞:阅读英语绘本好处很多:(1)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孩子一旦形成了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那么他们很难会厌倦英语;(2)海量的阅读能激活孩子通过阅读习得的词汇,句法、语法、文化等等,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3)海量的阅读, 还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4)海量的阅读,能拓展孩子的视野;(5)海量的阅读,尤其是读好书,能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孩子的性情。总之,阅读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鲁子问:嗯,对英语不厌倦这一点非常重要。
辛欣格:绘本的图片也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一个支架,能帮助孩子理解绘本中的英文句子。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会隐藏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鲁子问:的确,绘本阅读可以促进理解力发展。我们强调“绘本阅读不只是语言教学”,这本身就说明“绘本阅读中应该有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学科的绘本阅读”。开展相应的绘本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也可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王芳:确实,绘本阅读要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体验阅读乐趣的过程中同时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张培林:我校也在阅读课的基础上,加入了绘本阅读的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于高质量,有内涵的绘本,兴趣很高。绘本是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便捷、长效途径。绘本像是种子,默默种下,然后我们,静待花开,让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初步建构学生的价值观。
鲁子问:看来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英语绘本阅读,首先具有价值建构、文化传承等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具有语言能力发展、语言学习能力的意义。
绘本故事价值与意义的挖掘
鲁子问:教师首先要读懂绘本,比如发现价值与意义。有的老师认为,发现价值和意义有一定难度,大家有什么好主意?您是怎么发现绘本故事的价值与意义的?
王芳:谈到如何发现绘本的价值,我认为,首先必须要读懂文本。我有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案例是来自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的张艳艳老师所教授的六年级的绘本故事:The Elm Tree.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叫 Sarah的小姑娘,她家的社区里面有一棵 elm tree,社区里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对这棵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在大树下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突然有一天,树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The tree is ill. It will be cut down. 于是Sarah 坐不住了,先后想了很多办法:让班里的小朋友做 poster,让社区里的人签字,给记者、市政厅打电话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把这棵树保存下来。终于,在她的努力下,这棵树被挂上吊瓶,经相关人员救治后得以存活。
张老师团队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结合文本信息,传递给孩子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第二,要树立公民意识。在 2010 年,这节课获得了北京市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个案例说明,绘本阅读绝对不是只有语言教学,教师要挖掘绘本的更重要的价值——育人功能,即在绘本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遇到问题能够主动作为,履职尽责,要有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的态度。
鲁子问:王芳老师的这个案例说明:在读前,教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记得在教“狼来了”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兴趣不大,因为对故事非常熟悉,我就问学生:Where is the boy’s father? Where is the boy’s mother? Did they help him? 学生在故事中找不到小男孩父母的情节之后,马上形成热烈讨论。
张培林:由鲁老师提及的学生兴趣问题,分享一个案例。曾有幸与鲁老师有过一次同课异构的机会。阅读文本选择的故事是Kong Rong and Pears. 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故事再熟悉不过了。课前,我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学生熟悉的仅仅是在四岁让梨的那个孔融,至于孔融之后的情况并不了解。于是在上课初始,就让学生看三幅图片,猜一猜谁是孔融?再猜测之后,告诉学生他们是不同时期的孔融时,学生们很惊讶,一下子在上课初始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带着这样的感受,开始了这节阅读课。
秦英:在学生对绘本内容已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鲁老师问题设计的高明所在。
王芳:鲁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讨论价值,打破了我们平时教学固有的思维模式,有很强的批判性在里面,您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
鲁子问:这正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教师的视野有多宽,学生的舞台就可能有多宽。
刘珉: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学生带着what, when, how, where, why和who 的思考进入到故事阅读。
房丽君:关于如何发现绘本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我发现有些绘本会在结尾处直接把道理讲出来,而有些绘本则是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来逐步发现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感受作者通过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情感。
鲁子问:读前,教师要发现故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一个优秀的绘本读者。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绘本读者首先是一个价值发现者,然后是一个价值引领者、建构者。这要求我们自己能从绘本读出价值和意义。而读中,则要求我们知道价值与意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绘本中的表达方式。我认为,挖掘价值和意义,可能超出学生水平;发现价值和意义,可能更加适合学生。所以,在低年级,我们多引导学生发现价值和意义;而对高年级学生,可以挖掘多一些。
秦英:让学生去发现,教师适度挖掘。
刘珉:绘本就像用放大镜来看日常的东西一样,需要仔细挖掘和发现。
鲁子问:英语老师要了解世界主要价值取向、尤其是英语国家主要价值取向及其表达方式。这给了我们新的任务,也给了我们新的机会,既是提升我们教育价值的机会,也是提升我们自己的机会。说实话,我们的基础可能还有一些薄弱,这需要更多的集体备课,广泛、深度讨论,经常一起就绘本意义进行讨论、交流。
王芳:教师自我提升太重要了。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所以说教师素
养不提升,学生的素养无从谈起。
尹若飞:也就是说对于绘本,教师要先读懂,读通,读透。多数分级读物的故事较简单,语言结构明显,其价值往往是蕴含文中,比较多的是体现在故事结尾处,教师在读故事时较易发现;多数经典绘本故事性和语言则复杂一些,教师需要反复阅读,发现细节并体味其价值和意义。经典绘本必要时要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读一读作者对作品的解读或是名家对于这本书的导读。
刘珉:老师自己首先是爱读书的人,是学生读书的榜样,同时应该是阅读研究者,关注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应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
张培林:教师对于绘本,需要烂熟于心,才能融会贯通。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慢慢引导学生,育人,而非教人。点滴积累,坚持不懈,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鲁子问:绘本要促进语言发展,所以还要发现绘本的语言之美,发现绘本的语言教育机会。我很喜欢 Maria goes to school 中的“I’ve got a hug”这样的语言,清晰、略有含蓄。若改成“I’ve got Mom’s love ”就像白开水一样。
刘珉:“I get …”一句反复出现,每次加上不同名词,会创造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读着就有画面感。
鲁子问:是的。“I’ve got a hug ”很有画面感,而“I’ve got Mom’s love”则没有,而且情感过于抽象,超出小学生认知。
王芳:有些绘本还采用剪纸、水彩、油画等各种形式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鲁子问:非常同意王芳老师的观点。绘本阅读的意义建构中必须包括审美。
尹若飞:是的,绘本的绘图乃至文字的排版都蕴含着巨大的美育价值。比如,When Sophie Gets Angry—Really, Really Angry... 中,破碎的 smash,喷火一样的roar,似火山爆发的 explode。
张培林:的确。有些绘本的配图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对学生也具备强大的吸引力。每一处细微之处,都能看出绘本的精致和设计。曾看过一本绘本Two Janets,两个同名的小女孩,都在意对方的表现,一件件事情之后,终于两人成为了朋友,而且此时就连两人脚下的路,也由之前两种不同色调的道路,融在了一起。
王芳:绘本对孩子的启蒙意义是巨大的。孩子们通过阅读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刘珉:所以有人说绘本就像是“幸福的种子”,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种子在孩子心里扎根时,就建立了孩子和世界的联系,孩子今天的幸福,就是多年前播下种子所结的果实。要使孩子了解书的魅力,就是从绘本着手。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孩子的评价鉴赏能力和情绪情感体验。
房丽君:有些绘本语言节奏感强、有韵律且多次重复,是低年级孩子非常喜欢的,比如Pete the Cat 系列。
辛欣格:对,有的绘本很有韵律感,比如Top Cat 这个故事,从始至终都围绕TOP 展开,故事结尾还很有幽默感。
鲁子问:经验告诉我:绘本的审美要注意结构美、比例美、色彩美、风格美、语言美、细节美等方面。
辛欣格:在阅读绘本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如图画中的环境和次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测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尹若飞:孩子们总会关注到绘图中的细节,并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王芳:但是,绘本中的细节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关注到的。所以,刚才鲁教授提到的集体研讨和分享非常重要,同伴学习,才能产生智慧的碰撞。
秦英:火花是碰撞出来的,教师可以集体发现绘本的价值构建,文本布局及各种审美功能。
刘珉:有时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分享也是必要的,孩子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视角。
学生相应知识及价值观的激活
鲁子问:那么,教师发现绘本的价值与意义、语言发展可能之后,如何激活学生相应知识点、价值观?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案例?
王芳:我们通常在阅读前做的事情是:激活与阅读材料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房丽君:激活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旧知。
鲁子问:读前激活很重要,直接影响价值建构。
秦英:老师要挖掘绘本语言内涵,结合图片激活学生的有限背景知识,让其兴趣盎然。
王芳:读前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预热阶段,可以利用此阶段做一些与阅读材料有联系的趣味活动,既能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背景、熟悉新词,又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读中活动是核心部分,教师在该环节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教他们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来理解文本大意、获取文本信息,最终实现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进行完读前和读中活动后就来到了读后活动,虽然这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的阶段。
我再分享一个案例:Daddy Robot,是三年级的故事。授课教师是北京市黄城根小学的石萌老师。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主人公 Ben 的爸爸是一个专门制作机器人的工程师,工作非常忙。有一天,Ben 拿着棋盘来到爸爸的房间问:Can you play chess with me? 爸爸的回答是:Take this robot. He can play with you! 同样的问题,Ben 想跟爸爸打篮球,晚上让爸爸给读故事等,都因为爸爸的工作太忙被拒绝了。每天 Ben 都能从爸爸那儿获得机器人,但是 Ben 非常不开心。突然有一天,爸爸在工作之余看到了墙上的一个便签,上面写着:This Saturday is my son’s birthday. 于是爸爸来到了Ben的房间问他生日快到了,想要什么礼物。Ben 的回答是 Daddy Robot. 生日那天到了,不同的机器人做了饭菜和蛋糕给Ben,但是 Ben 明显闷闷不乐。这时突然有人,敲门,一打开发现是爸爸。他把自己装扮成了机器人的模样,陪 Ben 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生日。
这个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亲子故事。通过故事的学习,教师紧紧的抓到了故事的一条情感线,在故事的不同阶段三次提问:Do you like Ben’s dad? 第一次提问时孩子知道了爸爸是一个工程师,回答肯定是:Yes, I do. 第二次提问发展到爸爸工作太忙,没时间陪 Ben。孩子们有的回答喜欢,理由是爸爸是为了家庭辛苦工作,可以理解。有的答不喜欢,因为爸爸不陪 Ben,让他伤心。第三次提问,孩子都回答是喜欢。通过师生的分析,学生能在故事的阅读中体晾父母,知道他们忙碌工作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心里也是一直惦记孩子的。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父母,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内心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鲁子问:我认为,激活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学生与绘本阅读目标的差距。若最关键的差距是知识方面,则激活知识;若最关键的差距是思维方面,则激活思维;若最关键的差距是价值方面,则激活价值。方法要根据需要,可以是提问、讨论、甚至阅读故事背景等等。
蒋淑贞:鲁老师,我有个困惑想问一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我们不统一上阅读课,而是在各方面都做了的充分准备后,如,(1)掌握了自然拼读,见词能读;(2)学习了大量的课外英语儿歌、歌谣;观看了大量的英语动画;甚至是听过了一段时间的英语绘本故事,也就是说夯实了孩子的英语语感;(3)老师通过课内阅读,使孩子自己通过阅读习得了阅读的技巧;(4)通过持续默读,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孩子自己喜欢读又能读,若没有成人的干涉,他们自己畅游在书的海洋中,这时海量的阅读是不是会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各方面的收获?
鲁子问:这与阅读时间有关。若有足够时间,完全可以自读;若时间不够,则导读成效更高。
辛欣格: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课时很少,要拿出专门的时间上阅读课确实有难度。
尹若飞:我觉得阅读课上应注重教方法、教策略和教技巧,课余的自由阅读和持续默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
张培林:我同意老师们所讲的,激活需要有针对性,需要对学生有调研,才能提高激活的有效性。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方法与活动
鲁子问:接下来咱们讨论绘本阅读的过程吧。刚才王芳老师分享的 Ben 的案例非常有特点,用同一个问题来推进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能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发展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若故事内容有反复,这种方式非常好!值得一试。大多数时候,我们可能是不断加深问题深度、拓宽问题广度来推进阅读。老师们分享一下吧,您的绘本阅读过程是怎样的?
王芳:我们低年级多采用的是 picture reading,高年级会有一些jigsaw reading 的活动。
刘珉:我们很多时候是按照一条主线,对图和图之间进行观察、想象和推理来进行的。以启发式问题推动阅读进程。
尹若飞:我们会采用三次阅读,逐次深入的方法。第一次了解故事大致讲了些什么,第二次分析故事的结构,第三次理解故事的意义。三次阅读能提高孩子对书本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学生清楚地明白每一次阅读的意义,每一次将会得到的收获。
鲁子问:这些方法都很好。年级针对性是一个方面,故事针对性也需要考虑。不同特征的故事,阅读过程不同。思维性很强的故事,如侦探故事,要注意慢慢读,读细节,不适合先略读、再细读。道理很难、价值取向很独特的故事,则适合先略读再细读,先了解故事梗概再了解细节,最后通过讨论形成观点:故事传递了什么价值,是否认同。
尹若飞:同意鲁老师的观点。阅读这件事欲速则不达。放慢速度去精读一本书,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无论在英文能力还是批判性思维上,都能帮助孩子更快的提升。
辛欣格:读绘本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看绘本是绘本”,打开书,觉得图挺漂亮,文字也不错;真正爱上之后就到了第二个境界“看绘本不是绘本”,正如人生哲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样;第三个境界“看绘本还是绘本”,还是翻开一本书而已,只不过会欣赏了,知道“字里有乾坤,画中有世界”。
刘珉:我感觉绘本的阅读,应该还包括对文字的解读,因为文字都是经过精心整理的,字字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感到画中有话,因为绘本就是图文的巧妙结合,二者的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清晰可读。但遗憾的是,孩子会从有图画的地方开始看故事,而老师却会跳过这几页,从有文字的地方才开始看。
鲁子问:大家认为,阅读过程的语言点应如何处理呢?比如说生词和新语法。
张培林:如果阅读中出现的语言不太影响阅读理解,可以暂缓处理,避免打断绘本的连贯性。若影响阅读,还是要处理的,但处理到什么程度,需要大家一起商榷。
鲁子问:不影响阅读理解,这个前提很重要。若影响阅读理解呢?我喜欢给学生词表,很多老师认为这样做不好。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
尹若飞:其实给词表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即使不介入,学生也可通过词表自主阅读。
辛欣格:给学生词表挺实际的,但语法教学就不必了吧,毕竟是阅读教学。
房丽君:那学生只知道意思还是不会读怎么办呢?
王芳: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找出线索,可以根据图片信息猜出。
鲁子问:嗯,图片信息猜词很好,充分发挥绘本优势。
房丽君:还可以通过老师的动作和表情猜测单词。
鲁子问:子问还有一个难题:学生讨论时,语言受限,常用汉语,怎么办?美国老师喜欢给学生anchor charts,帮助学生找到讨论需要的词、语句。大家认为是否可能有效?
尹若飞:使用 anchor charts 中的问题进行引领和梳理是可以的,但的确要看讨论的语言难度。
张培林:学生讨论,在无法交流、不能用其他英文词汇代替时,可以使用个别汉语,即必要时可以使用汉语。
鲁子问:培林老师说的对,我允许学生必要时用汉语。我在美国观课的时候,发现老师在讨论前让学生看 anchor charts,读出这些语句,然后开始讨论,发现非常有效。
蒋雯雯:如果语言难度影响了学生阅读,学生很难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更难表达自己对于故事本身的想法了。
鲁子问:我的原则是:尽量用我给的语句,我没给的、也没学过的,或者学过忘了的,可以用汉语。
尹若飞:阅读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相辅相成。每一次的阅读除了要提高阅读能力、发现价值之外,还可以借鉴绘本的语言表达。我们设计讨论问题时,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能用已掌握的语言进行讨论的问题。
鲁子问:不过,我现在发现:换一种表达方式也可以讨论很复杂的内容。比如绘本《龟兔赛跑》,授课老师说:讨论公平竞赛这样的话题对学生太难。可是过了几天,他告诉我,他看到一个绘本的情境是:乌龟看到兔子睡着了,就对兔子说:Wake up! Wake up, rabbit! 绘本的这一页列有一个问题:Why did the tortoise want to wake the rabbit up? 答案是:He believed in fair play。这样化解了讨论所需语言的难度。也就是说,学生不能用已掌握的英语讨论,根源之一在于我们设计的问题不适合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程度。不过,设计时可以用简单语言讨论的问题,的确需要智慧。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应该对绘本进行集体教研的重点。
即:如何设计学生可以用已掌握语言讨论的问题。
绘本阅读的价值建构方式
鲁子问:我们讨论一下绘本阅读的价值建构方式吧。很多老师喜欢使用“补丁式德育 PPT”,引导学生理解和讨论绘本的价值。这个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还有,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发展,大家是怎么做的?
尹若飞:补丁式的德育往往给人感觉牵强和生硬的感觉,我更倾向于润物细无声。
鲁子问:我也倾向尹老师的做法,具体您是如何做的?
尹若飞:比如,在学生思维培养方面,预测故事情节、讨论图片内容、让孩子去评价书的标题好不好,写得怎么样。
王芳: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低阶和高阶思维能力。
鲁子问:问题链、预测,很有效。
蒋淑贞:我认为预测故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办法,孩子独自进行图片与语言对接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蒋雯雯:收起作者的结尾,让学生自由讨论为故事编一个结局;或者续写故事。
刘珉:有些绘本中隐形的目标,不太好变成显性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绘本中的“价值”,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太多的感受力,所以阅读绘本本身就可以帮助他们拓展生活经历,欣赏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获得正面的人生体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文本内容,设计思维教学目标。
鲁子问: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张培林:思维品质,是我们学校想要研究的方向。
蒋淑贞:我经常在故事的初始部分让学生出题目,或者学完故事让学生改变题目,这样都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鲁子问:让学生自己提问,很值得尝试。
尹若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孩子看完第一遍之后,鼓励孩子提问并整理一些问题出来,带着问题阅读第二遍。
鲁子问:有没有老师用 thinking maps 帮助讨论?
张培林:我们一直在用mind maps和 thinking maps。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特别关注点之一。
王芳:概念图我们用的较多。
鲁子问:Concept maps在发展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理解概念。那么教师是否应该给出提问框架呢?
尹若飞:我认为需要给出提问框架,给出思考的路线。
蒋淑贞:我认为假如不给学生任何限制,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精彩。
鲁子问:蒋老师这个观点涉及到一个我们总是绕不开的话题:预设与生成。我们鼓励生成,但也要有预设。因为合理的预设会促进更多生成。比如王芳老师刚才呈现的这个提问框架,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出更多的 why。
绘本读后活动设计
鲁子问:我们讨论一下绘本阅读之后吧。绘本阅读之后需要布置作业吗?若需要的话,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比较好呢?如何把绘本阅读延展到课外?
蒋淑贞:续写、改写、仿写。
鲁子问:写,很好。还有吗?如何把学校绘本阅读拓展为亲子阅读?
鲁子问:做 reading responds。
鲁子问:这个的确有效。
辛欣格:可以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许多绘本所讲述的故事情节都很丰富,适合表演,学生在表演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这种方式,当绘本中的故事戛然而止时,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知道故事结果,这时可以请学生做合理的猜想。在绘本教学最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演绎、去体会,收获的是精彩和纯真。
鲁子问:表演绘本,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有时甚至高年级学生也能有所提高。我前些天让西南大学五位研究生表演小马过河绘本,他们居然也会有收获。
蒋雯雯:做阅读记录与反馈表。
刘珉:我们是读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复述、表演、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回顾所阅读的绘本。把学校的绘本阅读拓展为亲子阅读是我们正在积极尝试的方法。我们成立了一支由年轻英语教师组成的阅读团队,去不同的学校和孩子进行互动分享阅读,向社会,向家长宣传我们的阅读理念,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和学校和书店联合做一些英语阅读的讲座,解决家长们关于阅读的困惑,使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互动很重要。用我们推荐的方式带孩子读书,学生有了出乎你意料的表现。
尹若飞:让学生自己制作绘本,可以借鉴原绘本的语言结构、情节脉络,也可以只借用其人物,另外设置情节,发散这个故事。制作的形式可以手绘、手写,也可以电脑画图、拼图。
鲁子问:制作自己的绘本,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张培林:我校做了一项有关阅读的活动,我们称之为 reading hero(因尚有其他 hero 活动),在读后,让学生记下文本里的题目,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鲁子问:同主题延伸阅读,有没有老师试过?
蒋雯雯:有,比如某个故事的主题是pet,老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给学生。
张培林:同主题的延伸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选择绘本教材时,可以考虑同主题的绘本,从点到线,即在学习一篇绘本后,鼓励学生去阅读同一主题的多篇其他绘本。我们也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去做交流、做分享 share reading。
尹若飞:还可以到亚马逊找到相应的书的页面,写 book review。
鲁子问:豆瓣分享是否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这也是绘本阅读之后可以进行的活动。
尹若飞:语文学科中有很多主题阅读的例子,可以借鉴。主题阅读要求教师要有大量涉猎,掌握较多的绘本资源,能够进行绘本选择、归类和推荐。
绘本选择的要点
鲁子问:我们回到一个起点问题:如何选择绘本?
张培林:可以按阅读能力的层级选择。或按兴趣选择 Reading for pleasure,也是很好的,作为选择书目是个不错的开始。
鲁子问:按照语言级别选择、按照认知难度选择、按照兴趣选择等等,都可以。不要只按照语言难度选择,其实语言难度是可以突破的。
陈虹:小学低段选择拼读类,词族类绘本比较合适。小学高段同级多类,让孩子们按各自兴趣选择。
尹若飞:教师选择和孩子自己的选择倾向是不同的。
鲁子问:那么,教师应该服从学生的选择吗?完全让学生自己选择吗?
蒋淑贞:我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刘珉:选书是技术活儿。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故事中的人物数量不能太多、故事情节有趣、简单,故事的语言不宜太难,插画要清晰、故事长度合适等等。我认为选书应该以孩子的选择为主,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认知水平帮助选择,一本好书,任何年龄都合适。好的
书可以在成长中多次重温。
蒋雯雯:我认为教师应该服从学生的选择,首先要培养学生把阅读作为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来做。
尹若飞: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关注级别、关注语言、关注主题;而孩子在选择时则关注人物、关注情节、关注结尾、关注兴趣。
张培林:我们是让学生在图书角做自主选择,但是图书角的书目是由教师做的规划。
鲁子问:这个很重要:老师事先选择了的。
尹若飞:阅读课上的读物还是应以教师的选择为主,学生可以选择;课余的读物应以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可以推荐。
鲁子问:我遇到过一个学生,老师让学生自己摘抄所读内容。这个学生专门摘抄“孩子之间打架”的内容,如 Tom Sawyer 中打架的内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张培林:学生的反馈出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内因、外因、近因、远因,都是需要调查后仔细分析的。针对这个学生问题的表象,教师要分析背后的成因。
鲁子问:因此,在绘本选择时,教师必要的干预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图书出版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选择,不健康的书不能出版,但在其他国家则不是如此。所以,英文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干预更加重要。
张培林:同意鲁老师说的,所以教师在选择书目时,要谨慎,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负责,更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尹若飞:我认为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源于他们了解接触的少,获取书的渠道少,图书的推介少。教师要首先多了解,尽量多搜集一些阅读资源,做好阅读推荐和阅读指导。
张培林:其实目前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书本阅读、线上阅读等等,都需要教师,家庭,社会合力去干预。
许海峰:关于绘本的选择,我想提两点看法:第一,阅读英语绘本与中文绘本承载的功能不同,英语绘本负载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功能,比如绘本界常见的无字书是不是不适合英语学习?第二,英语绘本实质上分两种,一种是故事性特别强、情节复杂的绘本,不分级别,比如《咕噜牛》的英语原版语言十分复杂,词汇和语法都不控制;另一种英语绘本是分级绘本,难度递进,故事性没那么强,也包括百科绘本。后一种准确地讲,叫分级读物,只不过在小学阶段以图为主,所以也称为绘本。到了初高中,就过渡到章节书了,不能再称为绘本。我认为,第一种不分级别的绘本,部分难度低的用于阅读教学是可以的,但很多更适合于绘本故事会或者磨耳朵。分级绘本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也更适合阅读教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