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微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新的小学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感知美术的艺术和价值。
“生活即教育”。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如同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联系美术和生活的桥梁,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感知美术的魅力与价值,又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活。以下,笔者就从生活化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加强引导,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大多数美术作品的素材都源自于生活,因此要学习美术,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懂得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少不更事的小学生,缺乏美术素材的积累,故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通过细致观察、深入其中,捕捉生活中任何关于美的事物。只有学生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的美,他们才能够在学习中表现和创造美。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开展生活化课堂,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意味的情境中学习。情境创设需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具体可感,二是充满生活化意味。只有具体可感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才能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对此,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在教学《童话的小屋》一课时,笔者先准备了一段《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动画片,并在课堂上播放。通过创设这样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和生活的理解。
三、强化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学生的美术创作离不开动手实践,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小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动手表现能力较差,如何将心中所想的通过画笔表现出来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入现场,以“写生”和“临摹”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师要善于将技法教学与美育结合起来,将美和创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充满生活化且富含美的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因而在学生的习作中所表现的元素也相对丰富起来。
四、运用美术,点缀生活
艺术创作的灵感源自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将美术生活运用于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要求之一,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懂得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美术用于装点生活。
总之,美术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最终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善于站在生活的角度,通过利用生活资源,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为美术课堂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以此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