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6-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施,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只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相关歌曲,并机械性地进行歌曲欣赏。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丧失了学习兴趣,不会主动进行学习,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在素质教育的趋势下,要求教师结合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奥尔夫教学法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作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

一、当下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教学中,音乐一直被当做“副科”对待,导致音乐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学中,在课堂上也只是以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以让学生学会音乐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为音乐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只能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也逐渐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是学会唱相关的歌曲,那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习得,不能对相关的乐理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另外,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师过分地注重对学生进行节拍、音程以及音级等专业性理论知识的讲授。小学生因年龄较小,所以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上述情况都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要想有效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结合科学有效的手段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情景创设营造学习气氛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来营造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种太阳)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一个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刮风下雨不见它,晴天有它冲你笑。”通过这种快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充分活跃课堂的气氛,等到学生猜出谜语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趁机引出要学习的歌曲,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再比如进行《保卫黄河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黄河,所以对这首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意义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搜集关于黄河的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会迅速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二)通过合唱来突出学生主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发挥出奥尔夫教学法真正的效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期间合唱歌曲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先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进而让学生感悟歌曲的意境,等到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一遍。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高效地学习音乐,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进行《铃儿响叮当》歌曲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歌曲进行学习,在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伴舞或者是伴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再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基,为学生创设一个高质量的奥尔夫音乐课堂,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