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

发布时间:2019-06-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

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崔书瑶

摘要:学习音乐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它决定着音乐学习的好坏程度,在音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小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的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儿童的自身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向学生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在实际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音乐素养

 

音乐贯穿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已经成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节奏是整个音乐的内在灵魂,把握好音乐节奏,能够更好的体会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小学阶段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节奏训练是日常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在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也十分重视对音乐节奏的训练,这说明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在欣赏音乐时,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欣赏。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最终的职业选择上和音乐相关,那么对学生在小学生时期就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小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在欣赏歌曲的范围上面,可以有更大的选择性。对于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在认识本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对于国外音乐,古典音乐、钢琴乐、小提琴乐等音乐也会有一定的认识,在一定上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优秀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的热爱生活。加强对小学生的节奏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专注力,在进行节奏感的训练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身体中的各个器官,实现各个器官和大脑的有效配合,在对大脑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身体的协调程度,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进行未来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有利的影响。

       二、提升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选取节奏感强的音乐进行节奏训练

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在音乐的选取方面,可以尽量的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在选取训练学节奏的音乐时,应该注意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材方面可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他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歌曲,例如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李克勤的《红日》、萧敬腾的《王妃》、tfboys的《宠爱》等,这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运用肢体动作进行教学会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手打拍子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学生会对音乐中的每一个八拍产生更加强烈的认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舞蹈的形式提升自身的节奏感,通过自身的身体律动,更好的把握节奏的变换形式,这两种方式都是提高学生节奏感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

    (三)运用伴奏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听觉的训练十分重要,良好的听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伴奏是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常常只是关注自身演唱的部分,忽略了音乐伴奏。教师应该注重多整个音乐训练节奏的把控,引导学生去关注伴奏,注重对自身听觉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帮助学生养成跟着节奏的习惯,逐渐加强学生的节奏感[3]

    (四)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节奏感

打击乐器因为其节奏感强,声音洪亮,对学生来讲有较强的吸引力,打击乐器在音乐节奏感训练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自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对音乐中的每个小结都进行训练,在训练时,仔细观察和倾听自己打击出来的节奏和别人的节奏是不是可以吻合,自己进行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自身对于打击乐器运用的力度是否和他人一致,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更加主动和积极。

    (五)运用课堂游戏,提升学生节奏感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多数都是在十岁左右的年纪,他们的思想活跃、行为好动,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的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音乐节奏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结合生活中出现的场景进行学习,将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把握音乐中的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和音乐有关的游戏活动,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跟着音乐的律动打节奏,看整个小组成员在打节奏时是否能够做到统一。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在练习节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表现自己。

结束语

总之,音乐节奏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节奏感的必要条件,通过对节奏的把握,学生会对音乐有更加强烈的感受和认知。对音乐节奏感的训练该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表现力和表现欲望以及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审美水平、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惠伊.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才智,2018(10):27.

[2]陈萌.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J].未来英才,2018(1):50.

[3]赵兰.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探究[J].赤子,2017(33):55.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