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理念的价值
摘要: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音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之一,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体态律动教学就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感受音乐的美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本文就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应用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体态律动的运用能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因此体态律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理念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年级、任何学科来说都是适用的,因此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天生好动贪玩,上课过程中很容易被课堂意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对课堂感兴趣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课堂模式单一,氛围枯燥,很难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但是体态律动教学的运用能让整个教学氛围变得活跃,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随着音乐身体摆动,切身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同时身体的摆动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是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是其日后成长、生存的必备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课堂中,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根据音乐舞动,通过肢体来理解音乐,将音乐与肢体活动有机结合,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通过深层次的课堂体验,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更加热爱音乐艺术,只有对音乐感兴趣,热爱,学生才能主动思考和理解,甚至自己去创作,大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化发展
我国近年来推崇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提倡教师不断引导和启发,个学生足够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体态律动型教学方式能将音乐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感觉表达出来,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音乐知识以及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由于小学生可能对各族文化、语言、习俗等了解较少,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很多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视频,让小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音乐、舞蹈、服装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不同民族的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二)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的代名词,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态律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鼓励学生跟着音乐舞动或者其他的肢体动作,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不断地感受鉴赏音乐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听觉和肢体语言的结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刀片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找春天》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春色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想象春天的景象,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提高音乐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三)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以及审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体态律动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和自身的感受。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高音时,可以引导学生身体微微上扬,到中音的时候再讲双手平放至胸前,如果遇到低音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身体倾斜,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音调和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度。例如教师在讲《快乐小舞曲》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自己脑中呈现的动作,让整个音乐更加生动形象。
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以及人格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该改变简单的教唱歌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体态律动方式教学,鼓励学生体会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舞动,本文描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等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音乐审美,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