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动手操作,让数学学习不再难

发布时间:2020-06-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只依赖于机械的记忆与模仿,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从中可见动手操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具体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经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学习,进而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感知知识的有效生成,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数学。

 一、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而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师的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由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学会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在操作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知识的有效生成过程,强化学生直观感知,进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千克与克这两个数学概念时,发现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于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将电子秤和天平带入了数学课堂中,然后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物品,有一角的硬币、粉笔、纽扣、500克的小米、1千克的大米、2千克的书本,并让学生自己去利用手中的工具称量这些物品。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操作称量,并在称量之后将这些物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各质量到底有多重。在学生对教师给出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称量认识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称量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并让学生称量出1克的质量,并将每一个称量的物品一一放在自己手中掂量感受。这样体验感受不同质量的次数多了,学生在估计物品的质量时也变得更加准确,随后,教师继续让学生探究1千克与1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也主动地操作、分析,并在操作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好的体验和认识。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让学生可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数学内容,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知识认知,促进他们理解。

二、动手操作,促使有效探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数学内容复杂难懂,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自己的分析探究,更好地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梯形”时,教师在和学生研究梯形面积的知识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梯形纸片,并让学生自己去借助这些工具,探究一些梯形的面积公式。随后,学生都主动进入操作探究中,这时,有学生在对一张梯形纸片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后,将这一梯形纸片剪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得出最后的结果。学生在完成操作并整理出数据后,发现这一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整理成:(上底+下底)×高÷2,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又选取了几种不同的梯形纸片,并试着利用自己探寻出的面积公式,求出自己手中的梯形面积,然后同样动手操作将这一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分别求出两者面积并加在一起,最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求法的结果是否相同。还有学生将一张梯形纸片剪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出最后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就这样主动地操作探究,对梯形的知识有了很深刻的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成功活跃了学生课堂学习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进了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促进有效发展

有效的教学不能够单纯依靠模仿记忆,而且小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具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内容时,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在课堂伊始,教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主动思考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一些三角形纸片操作探究。这时,有学生选取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这位学生选择将两个锐角剪下来,并拼凑在一起发现这两个角拼凑在一起大致构成了一个直角,于是,学生大胆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随后,学生想到这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是否也具备同样的性质?于是,学生又挑选了一张一般的三角形纸片,并同样将这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最后发现拼成了一个平角,而平角的度数是180度。这样学生从直观上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还有学生选择用量角器去测量探寻其内角和。学生就这样动手操作、探究,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識内容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操作、探究,不仅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其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操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探究,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转载自《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09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