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班队活动实效
【主题词】
班队活动 提高实效
【内容提要】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就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进而达到某种教育效果的载体。班队课,应该是一堂活泼有趣又有意义的课,而不应该成为空洞的说教课。怎样才能确保班队活动能积极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班队活动实效呢?几年来,本人积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确定贴近生活的活动主题(二)全员参与活动,准备充分(三)选择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就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进而达到某种教育效果的载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班主任认为平时一直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加上繁重的教学工作,班队活动难以积极有效地开展。老师确有他们的难处,但作为班队活动也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被漠视,我们怎样做才能确保班队活动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呢?
一、确定贴近生活的活动主题
进行活动,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主题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开展与效果。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如我校三(8)班《我来当家》的班队活动课,主题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愿望。烈日炎炎的夏天,千家万户用电极度紧张的时候,五(5)班举行了以《节约用电》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这样选择贴近生活的活动主题,既具备了现实的教育意义,又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全员参与,活动准备充分
要上一节好的班队活动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这常使辅导员老师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在班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参与准备的是这几个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活动的还是这几个学生,而更多的学生,仅仅扮演着观众的角色,活动的效果难以达到全员性。如果我们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同时也分担了班主任的工作。调动全员参与,既可以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活动准备过程这个资源,使学生在进行准备的过程就开始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为班主任应当有目的地在班级中培养一批工作能力强,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的队干部,有意识地培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上班队活动课的积极性。当这种氛围形成后,就好比鱼儿有了水源,种子有了土壤。
三、选择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
班队课,应该是一堂活泼有趣,又有意义的课,而不应该成为空洞的说教课,确定活动主题后,选择怎样的活动形式直接关系着活动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应以活泼、有趣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年级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依然是一群小孩,还不具备一些能力,诸如自理能力,自我判断、教育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讲该如何学会自理,
学会自立的理论,效果一定不会明显。三(8)班围绕“父母不在家时,我该怎样当好家”这个问题,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整理房间,我能行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四名学生迅速将撒在地上的书本,玩具等物品收拾好,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将身上的穿戴整理好。这样,通过活动把生活场景重现在学生眼前。参赛的队员通过比赛,对于自己的自理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观看的学生由此反思自己:如果我也参加了比赛,我能做得怎么样?活泼有趣的整理房间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整理房间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到自己的小房间大显身手。加上活动后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你追我赶,他们的自理意识与自理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活动二:三句半《我不怕》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到了儿童、青少年。一些不法分子的魔爪甚至伸向了他们。而孩子们却往往缺乏必要的自护意识和自护技能。因此培养孩子们的自护意识、教给他们自护技能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单纯的说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班队活动课中,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名为《我不怕》的节目,活泼的说唱词中包含着很多儿童自护方面的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琅琅上口的歌留给孩子们的是更多实用的东西。相同的目的,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自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