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7-0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实施  有效教学  传承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小学语文教材编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主要包括成语、古诗、神话故事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为条件,必需……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紧扣课标,立足实际,把握教材,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成语教学:认读理解  学会应用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时间考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固定的格式和深刻的内涵,精简凝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内容,易于学生灵活运用。《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因此,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的成语。从内容上来说,有表现人物的外貌、心情、言谈举止和精神品质的,有描写山川河流、建筑景观、宏大场面的,还有介绍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的等。学好用好这些成语,不仅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在课文中分散出现,一种是在练习中集中呈现。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根据字面意思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正确运用。如“举世闻名”“人流如潮”(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等。对在练习中集中出现的、要求学生“读读背背”或“诵读与积累”的成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默写、应用。其中来源于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的成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它们的来历理解,如卧薪尝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开天辟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等。

学习、积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恰当地使用成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教师可通过向大家展示、推介成功使用成语的句子、习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古诗教学:领会含义  陶冶情操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富有汉语言文学特点的一种文体。中国古诗内容丰富,题材众多。按内容来分,就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五十多首古诗。它们都是编者从中国古诗艺术宝库中精心选择出来的,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通过理解、朗读、背诵这些古诗,孩子们不仅能理解丰富的内容、感受灵动的韵律、享受优美的意境、体会真挚的情感,还能被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高尚的人文情怀所感染,使自己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春夜喜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形象地描写了春雨的特点,表达了大诗人杜甫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读通全诗、理解诗意,知道这场春雨下得非常及时,利于万物生长。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强化理解:全诗意境优美、生动,词句凝练、精当,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对春雨、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对诗人情感的真切感受加上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神话教学:读懂神奇  领悟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有反映人类与大自然作不屈斗争的,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有反映不畏强权、顽强抗争的,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有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这些通俗、优美的故事,内容极富夸张性和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感受文本的美妙和魅力,重点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文中用词精当、内涵深刻的句子,感受课文如何通过它们丰富语言,表情达意,并体会全文所阐述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甚至背诵,并逐步学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开天辟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传说中的远古英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经过,表现了他伟大的献身精神。在教学第2—5自然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与不屈;在教学第6—7自然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幅插图,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最后,再启发学生将两幅图进行对比,让他们认识到,正是英雄的献身精神,才化生出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教学时,我们还应让学生懂得,强烈的夸张性和奇特的想象力能强化故事的表现力。这也是神话故事的重要特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还编入了不少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内容。与古诗、成语、神话故事一样,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学习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