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科研视窗> 详细内容

用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1-06-1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内容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注重体验    发散思维    彰显个性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音乐课程标准》把创造视为一个新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特点。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有人就会认为是在搞音乐创作,其实不然。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每个学生培养往专业路线上走,而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建筑工人准备建造一栋楼房时,首先就是要打好地基,只有地基打造的坚实牢靠,才能保证楼房的质量。同样的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学生需要掌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假如没有基础知识的做支撑,我想再去谈培养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创造力的话,就是一句空话。

1、在实践的基础上想象

小学音乐课最基本的学习就是学唱歌,我们不光是要求学生把歌会唱,而且要求他要把歌唱好,唱美,唱出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的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如上音乐课开始,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发声练习,有这样一首练习曲:50  30  10  | 50  30  10 | , 这是一支断音练习,要求唱得干净利索,学生往往把握不准,常常会含混不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篮球拿出来,让学生拍一拍,感受拍打篮球的声音,断音的发声练习不就像篮球落地时那“嘭嘭嘭”的声音吗?这样学生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和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断音唱法,体会了这一点,思维的腾飞就有了创新的基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再遇到这样的断音就能顺利地迎刃而解。

2、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创造

遵循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有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尤其是创造的过程。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应根据儿童这些心理,把抽象的乐理知识、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形象生动的儿童游戏、舞蹈、音乐会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创造。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我让学生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这样让他们充分感受打击乐器带给他们的欢乐和美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下一次音乐课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开个“演奏会”,同学们非常兴奋,果然下一节音乐课时,同学们有的用纸箱做的“小鼓”,有的用塑料瓶装上沙子做“沙球”,有竹板串成的“响板”等等。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创编节奏,他们的思维开始活动了,学生各显所长,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奏会”,学生们别提多么的高兴了。整节课学生用打击乐器创造和表现生活中的声音,加深对音乐要素、音响、节奏的感受和体验。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遵循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让学生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使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如在欣赏苏少版二年级上册《在钟表店里》时,一般就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再听,这样学生会举得枯燥无味,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我尝试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会增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欣赏到主题音乐的时候,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创造想象中的钟表动作来表现他们是如何有节奏的去摆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促使学生的认识由这种抽象上升到直观,再创造性的运用到学习中来。

音乐创造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的课题,它将始终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的的过程中,不光要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音乐作品,也应该给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机会,学生在已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这样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活动,对学生来就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体验过程。

三、彰显学生个性的魅力

创造性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能用标准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欣赏同一首曲子,可能有多重的理解,演唱同一首歌,就会有好几种唱法,做同一个节奏练习,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假如过于束缚学生的个性,就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做节奏接龙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一小节,有节奏终止的感觉。但是就有学生把这个长音符放到中间去。虽然这与老师引导有所不同,但也不能立即否定他不对,而应委婉地指出他这种连接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思维,尽情的张扬自己的个性。

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突破点,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给孩子一双音乐的翅膀,让他们在音乐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