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理论学习> 详细内容

小学英语课堂设计

发布时间:2014-04-3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 程晓堂教授
第一讲(上)
[专题介绍]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研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讨论。我们首先请英语课程团队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程晓堂教授为这个专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程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新课程远程研修小学英语这门课。今天我们的专题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问题。那么为什么要首先谈教学设计?实际上在我们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我们调研中,发现课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或者说一些不成功的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学设计。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学的实施。但是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如果教学设计都不合理的话,那实施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当然设计得好,不一定肯定能成功。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设计呢?用通俗的话讲,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这些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彼此是相互衔接的。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太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比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统一。本来是为了,比如说学习某一些知识,比如说某些词汇,或者是为了训练某些技能,但是我们的老师提供的训练内容并不是完全吻合。比如说有一个例子,有老师本来这个活动的目的是练习词汇,或者是学习词汇,但是,从活动实现形式来看,他实际上是在操练一个句型,只是用这些词来替代。当然这些词也涉及到了,但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不在词汇,而在于句型。另外就是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不一致,或者不协调。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为了呈现一个很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但是我们有老师过于强调活动形式多样化,设计一个非常复杂的,或者是很烦琐的一个活动。这就是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不协调。还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协调,或者是不实际。比如说我们有课堂上经常有小组活动和多人一组的活动,这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那么这些形式,它适用于某些教学方法,用于某些教学活动,不是课堂上所有的都需要这么做。另外我们课堂上还有很多活动,由于是课堂教室的座椅的局限,有些活动不宜开展。但是我们课堂上看到很多老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实际上做起来很烦琐。比如说教室空间有限,那么有老师的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在教室里面,比如说走动,或者是移动。就是从这个座位到另外一个座位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呢,就会造成一些混乱等等。这是举一些例子,说明教学设计为什么重要。
那么从教学设计的层次来看呢,我们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就是我这个单元总体的教学内容是哪些,总体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我们大概要组织哪些教学活动,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有哪些教学组织形式。这个是一个单元的总体的安排。但是我们这讲的教学设计,我们重点讲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呢?因为一节课的设计是我们老师每天上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所有的教学设计,主要还是一堂课。那么这一堂课,比如说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有它的内容,有它的目标,有它的活动形式。这就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师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节课,它的设计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呢?显然不是的。那么取决于这节课在这个单元里面的位置。比如说我们一个单元有五节课,或者六节课,那么这六节课,每一节课本身是有一些不同功能的。比如第一节课,我们叫做新授课,第二节课,可能是一个复习、巩固、拓展或者提高的课。当然这个每节课,定位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节课在整个单元中,它的价值它的意义。这是对这个教学设计这个专题的意义做个简单的介绍,
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那么我们在这个专题前,准备这么安排。首先,我们拥有四节课。前两节课,我们主要是向大家展示一些案例,包括一节完整的一节课,和其他课里面摘取的一些案例。我们的主持人,会给大家提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请大家一边观看这个案例一边思考。那么在后边两节课里面,我们邀请专家和我们主持人一道,对我们看的案例呢,做一些分析,做一些点评。同时也希望大家,及时的把你们的问题,或者是你们的观点,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是通过在线研讨提供。我们及时把他们的观点汇总以后,会给大家一个反馈。
那么我简单的先做这么一个介绍。
[课例介绍]
主持人:好,感谢程老师对探讨教学设计的意义,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及我们这次专题讨论的形式等等,做了这样的一个介绍。想必老师们对整个的专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节完整的教学案例。
观看这节课之前,我先对这节课做一个简单介绍。这节课是由厦门市华昌小学的林萍老师执教的。这是她在青岛市举办的一次教学展评活动中,给四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课。
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它的标题是 “Happy Halloween!” 这节课围绕着万圣节的话题,第一部分呈现的是一个小故事,小Tom扮成鬼的样子向Miss Mart要糖果,他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Tom: Today is Halloween.
Ms Smart: Oh! Hello!
Tom: Hello! Can I come in?
Ms Smart: Yes, of course.
Tom: Can I have some sweets?
Ms Smart: Here you are.
Tom: Thank you. Whoops!
Ms Smart: Happy Halloween, Tom!
第二部分是Act it out. 是让学生表演万圣节的情景,并从中体验在万圣节说些什么。
第三部分是围绕本节课的主要句型,设计的一段歌谣。具体的内容是:
Can I have some soup?
Can I have some fruit?
Yes, you can.
Yes, you can.
And you can have some rice.
They ’re all very nice.
第四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个游戏活动。书上出示了一些本课重点复习的有关食物的图片,学生间可以进行有关Can I have some…? 的询问以及猜测活动。
这节课是一个模块的第二课时,是一节巩固、拓展课。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Can I have some…? 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 这些句型的基础上,林老师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能在会话交际中学习以下词汇:Halloween, today, come in, Of course.
2、复习句型Can I have some…? 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 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
3、学习歌谣Can I have some soup?
第二,技能目标。
1、能听懂万圣节活动中关于请求及获得允许的内容。
2、进一步巩固、拓展和使用表示请求允许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的语句。
3、能根据图片或实际情况认读食品的词汇,以及请求、许可的句式。
第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乐于竞争,乐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能力。
第四,文化意识。了解万圣节的传统习俗。
接下来请我们观摩这节课。在看课的过程中,请老师们留意:这节课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林老师是如何设计这些环节的?这节课中各环节之间的递进是否能体现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为什么?现在就请老师们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课例]略
[课后小结]
主持人:看完这节课,你是否对林老师设计的各个环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呢?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
第一部分,热身和导入环节。由于这节课是教学展评活动中的一节课,教师用的不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而且在上课前只有十分钟与学生熟悉的时间。因而在上课一开始林老师非常热情的与学生问候,之后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谣:Noodles and rice.接下来林老师通过一个Magic Bag的游戏,让学生用Can I have some…? 来询问,既复习了上节课学过的重点语句,以及有关食物的单词,又导入本课重点拓展的内容。
那么请老师们思考: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活动设计得如何?如果是你如何设计这一环节?
第二步是呈现环节。我们回想一下林老师是如何呈现本课主要内容的。她首先呈现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们努力得到教师准备好的万圣节礼物。然后啊,带着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Tom是如何过万圣节的,并让学生听完后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What can we say in Halloween? 另一个是What can Tom get in Halloween?
请思考:你认为这些活动设计得如何?林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是否合适?为什么?
第三部分是练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林老师通过几个活动练习了所学的单词和语句。在旧曲新词活动中,林老师利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填上新词Happy Halloween,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练习。在看看说说这一活动中,林老师出示了一些卡片,这些卡片正面是单词,背面是笑脸或者是哭脸。她让左半边的学生只能看到单词,而右半边的学生只能看到笑脸
或者是哭脸,之后左边学生问Can I have some…?右边的学生根据看到的是笑脸还是哭脸回答Yes, of course.或者Sorry, you can't. 在色子游戏中,老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纸制的色子,色子的六个面都写有单词,学生一边抛色子一边练习:Can I have some…? Yes, of course. Sorry, you can't. 在改编歌谣活动中,林老师启发学生替换歌谣中的表示食物的单词,并让学生选出并填写这些单词。
请思考:这些练习活动怎么样?它们是否能达到复习、巩固所学语言的作用?为什么?
第四部分是运用环节。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就呈现过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们努力得到教师准备好的万圣节礼物。经过前面的语言练习后,该到学生实现这个任务的时候了。教师啊,先让学生认读这些礼物,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两张画有礼物的卡片,同学们使用Can I have some…? 来找到相同的卡片,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万圣节礼物。
请思考: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否能使学生真实的运用语言?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设计这一环节呢?
第五部分是结束环节。林老师在结束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作业:第一是听并跟读课文录音,练说歌谣;第二是完成活动用书中的练习1、2;第三是试着找找更多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
请思考:你认为林老师设计的这些作业是否有层次?是否能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的作用?孩子们是否愿意在课下完成这些作业?为什么?
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讲(下)
[本课介绍]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过了一节完整的课例。为使我们的讨论更能发现问题,而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些课堂的片段。我们要与老师们一起观看13个片段。观看前我们会呈现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如何确立活动的教学目标?
第二,呈现新知的方式和顺序应如何?
第三,如何创设语境?
第四,如何合理安排课堂上的各个活动?
第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语言的实践量?
第六,如何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
第七,如何设置信息差,促成真实的交际?
第八,如何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同时在每一个或两个片段结束后,我们还会提一些细节的问题,请老师们结合这些问题,边看边思考。
[各片段介绍及思考题]
[片段1、2]
我们首先看片段1。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听录音,选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图片。
请老师们想一想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片段2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介绍课件中的物品,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介绍,最后介绍一幅综合的大图。那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通过观看以上两个片段,我们思考应如何设定具体活动的教学目标?
[片段3]
下面我们再接着看一个片段。在片段3中,教师先教单词monster, scary, stone animal, 再教句子We’re going to visit Ming Tombs.,最后听课文。请老师们边看边思考有关呈现的方式和顺序的问题。
思考题:这个环节中,老师呈现新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如果不这样,还可以怎么样呢?
[片段4]
为了激发学生练说语言的欲望,教师们往往会创设一些情境,如何创设有效的语言情境呢?好,我们再接着看一个片段:
思考题: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语言?你认为这些情境学生喜欢吗?
[片段5、6、7]
下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一节课当中的几个片段。请老师关注片段5、6、7,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得是否合理?并关注每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片段5中,教师在教室两侧的墙上贴出笑脸和哭脸,然后说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
在片段6中,老师让学生看了一段动画片。看的过程中,教师静止画面,让学生猜测。
教师问了什么?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老师们看录像。
思考题:以上两个片段中,教师设计了哪些不同层面的练习活动?你认为有效吗?为什么?
我们再接着看这节课的另一个片段。在片段7中,教师让学生Design our own robot.,他先自己做了示范,然后让学习设计,之后展示。请老师们观看。
思考题:你认为这个教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一些活动?那么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在真实的运用语言?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表现?
[片段8、9]
请老师们对比看以下两个片段,同时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语言的实践量?
其中的一个我要讲述给大家。这位教师在练习Go straight on.的时候,教师呢,先分别让几名学生一个一个的到前排来,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然后呢,让两名学生到前排来,一个学生说指令,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这时候全班其他的学生呢,只是在那观看。
那么里呢一个呢,请看片断9的录像。
思考题:对比以上两个活动,哪个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实际的量更充分?学生参与的面更广?为什么呢?
[片段10]
好,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个活动的片段。请老师们思考如何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
英语教师在训练Turn left. Turn right.的时候,让学生们听指令做动作。教师先用英文说明规则This time I want everybody to do the actions. Please stand up. I say you do. OK? 学生们齐说OK. 教师发指令Turn left. 学生大声说Turn left. 大家没有做动作。那么接下来教师又详细地解释:You mus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You do the actions. I say turn left. You just turn left. Don’t go straight on. OK? 学生齐说OK. 那么接着教师再发指令Turn left. 这次学生不但做了Turn left. 还做了Go straight on. 动作。教师无奈,只好放弃了英文,改用汉语做解释。
好,那么接下来教师自己发完指令,让学生做完动作之后,教师再让单个学生去发指令,其余的学生做动作。整个活动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用的都是听指令做动作的活动。
思考题:学生为什么开始做动作的时候反复出错呢?这样的活动尽管全班学生都在参与,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层兴趣呢?想一想这个活动应该怎么设计更好?
[片段11、12]
在观看接下来播放的片段11、12时,请老师们思考:如何在活动中设置信息差,促成真实的交际?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个活动片段,片段11。为了使学生练习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样的一个句型,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写有动词词组的小字条,让学生们一问一答,然后再在全班表演。比如说呢,学生A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B看着字条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 学生B再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A看看字条,然后回答I'm reading a book.
思考题: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答练习,请老师们思考: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是否在真实的使用语言?
同样是问答练习,请看下面这个片段,片段12。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信封,信封中有四张写有词组的字条,学生把他们组成funny sentences. 然后班上其他学生提问,本组学生回答。请老师们观看。
思考题:为什么学生会如此高兴呢?为什么学生都迫不急待的想询问,想知道答案呢?
[片段13]
好,最后我们再看一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利用Tony在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做reporter来报道,并拓展first,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的内容。之后学生分组展示,最后又让学生完成Tony未写完的一封信。在观看时,请老师们关注如何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思考题:你认为这一活动怎么样呢?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否在真实的使用语言?而且是否在综合的运用语言?
[课后作业]
专题一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上)
[讨论1:如何确立一个单元、一节课、或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继续参加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研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两位英语教学界的知名专家,一位是我们已经见过面的程晓堂教授。
程老师:大家好。
主持人:一位是武汉市教科院的英语特级教师,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老师。
刘老师:Hello!
主持人:好,欢迎两位老师的到来!我们看完了一节完整的课例,还看了几个有关课堂教学的片段。想必老师已经在网上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行间的讨论是必要的,那么专家的引领是更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着整体上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请专家为我们剖析案例,反思问题,解读原因,并且提供指导。
首先,我们讨论教学目标。请程老师谈谈如何确定一个单元或者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程老师:好,我们上一次谈过,教学设计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实际上这个大家都知道,大家写教案的时候,都会专门有一部分叫教学目标。那么如何确立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这个按说比较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教材,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这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在学生用书里面可能不是要明确写出来,但是据我所知道的多数版本的教材的教师用书,都会对每个单元乃至于每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陈述。那么为什么老师们还是有困惑呢?一个就是老师们在理解这个教师用书描述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存在一些偏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去忽略教师用书本来的设计意图。有时候是无意的,有时候是有意的。比如说他认为教师用书设计的这个目标不一定符合他的需要。或者由于他本身对教材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这一个单元有五节课,那么原来的教师用书设计了一个程序,但是我们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调整,调整以后,他肯定要调整教学目标。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
那么根据我的观点,如何来确立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觉得教学目标
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我们是五个维度的目标,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那么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应该说大家都清楚,但是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怎么样去体现这些目标,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老师在每一节课教案里面都要提出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有情感目标,还有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有的老师是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么一个目标来描述的。那么,实际上我们发现,有些目标描述是过于的牵强,因为不是每节课都肯定有学习策略目标或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我们建议老师们在确立目标的时候,首先你要想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目标的描述,然后再结合你每一节课具体的内容。我觉得每一节课或者每个单元至少应该有语言知识目标,有语言技能目标,还有呢,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这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肯定也会有,但是他可能不要分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一个单元可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可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可能还有一些文化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会儿我们和刘老师再进一步的讨论,不一定是每个四十分钟的课上都会有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另外,确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它的可行性。比如说我们一个单元有五节课,或者六节课,那么通过五节课、六节课来实现整个单元的目标。所以在每一节课要实现的目标要有侧重,要有层次。比如说有的老师在设计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就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词汇,掌握什么句型,那么这个目标确立的可能就有一些不是特别现实。为什么呢?因为掌握这些词汇,掌握这些语法点,是整个单元的目标,那么你在第一节课就掌握的话,你后面几节课好像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一个是要有哪些目标,这个要根据课标,根据教材,另外要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哪些目标。另外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层次,不同的课,不同的阶段,分别应该有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老师需要注意的。
主持人:好,感谢程老师对教学目标有一个非常详细的阐释。老师们肯定清楚了,我们从课标的角度,从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不同的阶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具体到某一个活动呢,怎么确定教学目标呢?请程老师来谈谈您的看法。
程老师:我想实际这个活动是个泛指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具体到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它的教学目标。刚才讲了,就是一个单元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现在我们说一个活动的目标的话,实际上是越来越具体。就我个人的理解,一个活动的目标无外乎就是语言知识。那么语言知识无外乎就是词汇、语法、语音,包括一些语用 的,一些文化知识。另外就是技能,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我想就是这四个方面的技能落实到一个具体活动上。我比较主张每一个活动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甚至是单一的一个目标。比如我这个活动是听,那就是听。当然有些活动是要结合一些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比如说有的教材里面有这么一个活动,就是listening and vocabulary,或者是speaking and listening,可能有两个目标,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一个活动,要让学生一听起来就知道这个活动我要干什么。如果我们有其他老师在听课的话,我们老师一听课就知道这个活动是什么目的。那么具体到老师在设计一个活动的时候,到底把它目标定在什么呢?我想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它的原则就是你在设计一个活动或者在实施这个活动的时候呢,你要想这个活动我是要干什么,我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个就简单了。当然老师可能还要追着问到底是什么目的呢?我想无外乎就是这些大的五个方面目标中的这些具体的。比如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这个活动是要学生来学习单词的话,那就是能不能听懂?能不能说单词?能不能认读单词?能不能写出单词?那这就是这个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目标。我想先简单的做这么一个介绍。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那么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请程老师帮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在昨天我们看到的片段1中,这位老师是让学生听录音,选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图片。那么程老师,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您认为它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呢?
程老师:这个案例我看了,实际上他的活动目标是比较清楚的。是显示了一些图片,他要放录音,老师给学生的指令是一边听录音一边circle,就是listen and circle,就是能够圈出所听到的那个图片。可能在教材上也应该有这么一个部分,如果没有的话,他在屏幕上打出来的话,是为了让学生都能看得见。那么听完以后,马上老师又问学生刚才听到的是哪一幅图。这个活动很简单,他的目标是听,学生如果能选对这个图就说明他听懂了,如果他选不对,就是没听懂。所以这个技能目标非常的清楚。那么如何来体现个目标呢?如何来检测学生是否是听懂了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图。而我们在实际听课中发现有些问题,就是老师也是为了听的目的,但是具体怎么实现听,可能不清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让学生去选图,比如说让学生去说,个别活动还让学生去写。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比如说呢,我听懂了,但是我不会说出来,或者说我听懂了,我不会写下来,这个时候呢,你就很难明确的知道这个学生到底是不是听懂了。所以呢,像这个活动,首先目的呢,我觉得是清楚的,体现目标的形式呢,也还是比较清楚的。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管是一个单元的,一节课的,还是一个具体的活动的教学目标,我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考虑,那就是学生。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就请刘老师来谈谈您的看法。
刘老师: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思路,他就比较聚焦在那个What to teach,就是交给学生什么。也就是刚才程老师说的,可能我们很多老师就去关注教师参考书,或者教材上所提供的语言知识、词汇或者新的结构。那么由于过分的去关注要教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这样就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忽视了学生。而我们新课程里面呢,很重要一个理念,就是要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呢,从这点来看,我们应该在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pupil centered,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样一种思想。因此呢,通常我在说设计目标的时候,你老师应该有个思路。第一个思路就是应该是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就应该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去考虑我的目标。可能教材上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那么我如何摆在学生的地位里面呢,我觉得这个是要考虑学生他以前的经验,他能够了解什么,他知道什么。比如说我们看的这个案例里面,有一个课,谈到那个Halloween,那个万圣节,那么学生对万圣节了解多少你应该有一个估计。就是一个我们通常把它叫know about,我要了解学生。一个语言知识点,那么我要了解学生他原有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甚至包括一个单词的发音,如果这个单词的发音里面有一个因素是我们汉语里面有的,那么他就有已有经验。如果我们汉语里面没有的,那就可能是我这个目标里面要特别关注的一个东西。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考虑我们教材和我们教参所提供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就是要站在课标的角度的话,还是要从学生发展的问题考虑,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是怎么检验,是我把它交给他吗?还是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能够干什么?所以是be able to,就是我们通常说的can do。所以我看到好多小学老师的教案,有的这堂课培养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比较宽泛的、比较空的目标,是小学教学里面特别要注意避免的。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刚才程老师也讲到了,每个具体的活动、每个单元和每个课,它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目标,就是can do。比如说他通过听能够判断,通过选择去判断,去找到什么事物,通过听以后他能够涂上什么颜色,这个就非常具体了,所以说便于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去落实。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老师设定的目标,不考虑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心中目标很清楚,结果学生做了这个活动或者学生上完这个课以后,学生还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成就,他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也是我们教学中老师比较容易犯的问题。所以我想,又通常说,教学设定目标应该有三个思路,我们叫三个P。第一个就是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就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来考虑问题,要考虑学生对这知道什么,学生对这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分析,学生通过我的活动和通过我的教学以后他能够达到什么。我这里并不是说,要教给学生们不重要,但是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到学生,这样就是站在学生的地位去思考。第二个呢,我们叫做Pu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这就是让学生学习以后,非常明确我学到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会干什么。那么第三个就应该是我们把它叫Put the emphasis on students’ practice.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实践摆在我教学的最核心的地位。
所以程老师刚才谈到一些目标,但我们现在谈整体上考虑教学设计,虽然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还有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单元的目标、课堂的目标和每个过程的目标。实际上我认为呢,还有很重要的,小学的教育里面还要注意整体目标。就是你学校三年级、四年级开始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有个整体目标,因此你设定你的教学目标,又要围绕你的整体目标。比如这一段时间你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听的习惯,那你每个单元的目标和教学环境的目标也要去为实现这个整体的目标去服务。所以我们应该在目标上要区分一个整体目标,一个阶段性目标,一个单元目标,一个课的目标和一个活动的目标。但是任何目标都要考虑到学生,学生是上帝。这一点就是我提供给老师们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目标中作为一种参考。

[讨论2:如何确立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确实,我们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刘老师刚才的阐释,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确实要考虑学生的各种情况。那么刚才刘老师提到了一点,我们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呢,老师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目标的设定,而忽视了用语言知识去做事情的这种能力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请程老师来谈谈您是不是也这样的认为呢?
程老师:刚才刘老师谈到,我们现在英语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情,当然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清楚了。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需要区分一下,一个是刚才刘老师提到的,我听,听了能做什么,另外就是我读,读了做什么。这种能力,是在吸收语言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这叫“能做”,这个概念大家估计比较好理解。现在可能不太好把握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或者是用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这个概念。有的老师还跟我们讲,说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讲是不是太难了?其实这个不难。为什么呢?我们讲的这种语用能力啊,并不完全是语用学里面讲的那些非常高深的,那些非常复杂的,那些语用能力,我们讲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我举个例子就可能清楚了,比如我们小学、初中、高中要学各种各样的语法项目,其中一个是这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容词最高级,这是一种知识,包括这是一种知识目标,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知识目标与这个能力目标或者技能目标结合起来呢?其实很简单,学生能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来描述事物的共同点或者事物的区别,这就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结合起来了,就把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就能实现了。所以我们课标里面在描述语法知识目标的时候,大家仔细看这个措词,不像过去简单说要掌握一般过去时,要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而是要能够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事物的共同点,或者是,能用适当的时态来描述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些事情,或者是描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情感态度,等等。这样就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这种语用能力。但是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有些一线老师,包括有些教研员呢,谈到这个语用呢,就觉得这是个很深奥的一个概念,觉得很复杂,很难懂,往往产生畏惧的心理,也不敢大胆的用这样的术语,那么实际教学中也总是觉得这个语用能力是高不可攀。所以,我希望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讨论3: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有关这个问题呢,我们还会在下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这个环节当中,进行深入的讨论。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啊,我们就要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了。那么程老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您看怎么样的一种安排更合理一些呢?
程老师:在上一次课里我提到过,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没有固定的程序,也没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顺序。但是这里面有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供借鉴呢?我觉得还是有的。你比如说首先,如果是设计一节课的话,你先考虑这节课从语言学习规律讲的话,学生首先他应该是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要体验、感受、理解这些语言现象,我们把这些作为一种输入,我们讲的是英语的语言输入,然后是输出。所以你要考虑到输入和输出的这个关系,因为一般来讲呢,输出是要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就是一个语言操练安排问题。那么根据我刚才这种观点的话,首先我们学生应该是有语言输入,在体验理解语言的基础之上,他对语言大致有一个感受之后,你再去操练其中的语言现象,这也是一个先后顺序问题。那如果我们把这个倒过来做的话,它的合理性我们就可能需要研究了。当然有的老师可能说,我倒过来做也可以啊,因为我先教词汇,先教句型,然后呢,学生就有基础了,我再来学习课文,学对话呢,就可以容易学一些。这也是一种思路,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总体来讲的话,根据我们语言学习普通规律的话,应该是先有输入,再有输出,这是一个教学程序的问题。
另外就是我们课堂教学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上一次课也讲过,就是说前面的活动是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或者做准备,这是一种顺序。另外,后面的活动对前面的活动应该是个提高、巩固,这也是个顺序。如果按照我们一般的教育规律的话,应该是循序渐进。什么叫循序渐进呢?就是先是简单的,再是复杂的;先是容易的,再是难的。你比如说,在有一套教材里面,它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最初一个活动,一个听的活动很简单,他是怎么设计呢?他就让学生听,让学生说出这个录音里面有几个人在说话。当时我把这个活动给我的研究生看的时候,我的研究生觉得这个活动这么简单,但是实际上呢,这是我的学生他们理解上的误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听的角度,首先听,是听懂这个话里面有几个人,然后才是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这种技能是需要的。所以这就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这么一个程序。
另外就是考虑对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这么一个关系。一般情况下,还是先要学习一些语言知识,培养一些语言技能,然后才能用语言。我们现在的课标里,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那么任务型教学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在用的过程中来学语言。那么有的老师就有问题,说我还没有学,我怎么能够用呢?那么这个应该说也是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实际上,即便是任务型语言教学里面,学和用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是同时,但是也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比方说在任务型教学前面的环节里面,虽然也要用语言,但是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或者是一种不是很完善的语言现象。那么到后面,这个任务的后面阶段,用语言的时候,可能就用得更加复杂的语言,用的程度也可能好一些。所以我讲这个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规律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语言的操练和语言运用的这种关系,另外就是活动之间的顺序和难易度的关系。我想这几条应该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那么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案例来看一看。我们刚才放过的一节完整的课,这节课整体的安排,请刘老师谈谈合适不合适?
刘老师:从整个课来看,我经常说六个字,叫有理、有序、有效。所谓有理的话,就是整个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程序是合理,那么就是他涉及到我们前面介绍的,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你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目的,然后你的整个教学的目标设定是否恰当。另外一个道理呢,就是从教学的一些基本的认识事物的一些规律来看,你是不是符合一些理论,一些道理。刚才程老师讲到的,他总是要学习语言,他总是首先要感受语言,那么有了这个语言感受以后才谈得上我去理解它,再进而去学习它。第二个呢,就是你在整个教学的那个过程中,是以你老师的一种灌输式或者讲解式的教学,还是通过启发让学生在活动之中,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之中去学习,就是符合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看这个过程是否合理,就看这个道理了。那么从刚才那个课来看呢,应该来说基本是合理的。
第二个就是叫有序。所谓有序呢,他就是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刚才程老师也讲到了
from easy to less easy,从易到难,从吸收然后到学习,然后到应用。所以这个通常我们叫PPP。首先是presentation for understanding,他首先呈现,也就是感受的过程,他是要理解它,肯定首先摆在第一位是理解。然后是practice,你肯定要操练,那你肯定要带着我们孩子们去练习啊,去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第三个就是production,才谈得上应用。那么我们回忆刚才那节课,这个老师的基本的程序是合理的,就体现在他前面有个热身,然后后面有个呈现,紧接着后面有操练,然后后面有一些拓展性的一些活动,所以他基本上是应该合理。
在看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还有两个因素,一个叫safety,一个叫time。所谓safety就是安全,也就是说你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内容,你组织的学生活动也好,你组织的操练也好,你要求学生做的事也好,要求学生学的内容也好,那么学生他能不能吸收?能否接收?也就是我们过去的教学叫对学生一种量力性的原则。再一个安全来看呢,就是说你给学生提出一些挑战性的东西,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所以这点应该是课堂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发觉小学有些老师设计的活动非常复杂,角色很多,结果呢,学生搞得稀里糊涂,我们听课的人也搞得稀里糊涂,不知道把这个活动要干什么。
第二个就是time。从时间的控制上,我统计了一下这个老师的这节课的时间,应该也是比较合理的。他的前面热身大概用了三分钟,他的热身主要就是用那个magic bag。然后就开始呈现了,就是这堂课的教学,她首先就是一个background,就是问学生十月份有什么节日?学生说了万圣节,然后老师教万圣节的读音,然后呈现,然后提出万圣节的一个理解的,马上要看的,要听的那个内容,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万圣节说什么?然后Tom在万圣节得到什么?这个大概用了四分钟。然后整个后面的呢,还让学生操练上面花了大部分时间。所以从时间上和他的这个整个的安排上呢,也还显得合理。
但是具体到整个教学环节里面有些细微部分呢,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呈现以后,学生就应该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我刚才说presentation for understanding,她呈现了四幅图,然后让学生听,那这个就是一个观念方面的问题。老师听完了以后就把它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她就是念Can I have…? 念了以后,就是再念一个后面一个结构,把整个完整听的材料,我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她就把它割裂开来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教学步骤,应该是呈现理解的过程, 刚才我前面谈到的目标设定,应该有学生的已有经验,那你要学生听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去看连环画。她 教学里面没有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会看连环画,这是他已有的经验,也就是他本身具备的这种能力,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看连环画?他看连环画,这就为他听树立一个基础,他就可以预测predict,他就可以猜测:这听的什么东西啊?这个人怎么打扮的像一个鬼一样呢?太太拿给他的是个什么东西啊?然后他为什么在图上打抖啊?等等啊,学生带着这种预测,拿给他的是糖啊,还是巧克力啊,还是什么钱啊?他就会有一个猜测,这样他在听的时候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就叫体验学习。
程老师:对,这个地方我插一下,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种做法。你刚才讲了,就是他让学生听故事,实际上很简单的故事,就是万圣节,这个小孩到一个家里来要糖果。那么这是个简单的故事,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如果是呈现这个故事的话,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故事本身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让他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之后才可以去学其中的一些重点语言现象,包括词和句型。但是,我们很多老师都会只关注原来想象的语言知识目标,或者是词汇目标。然后听完以后,不管这个故事的背景等等,就直接让学生去说,我能不能也要点糖果。然后后面又去念那些词汇,有一个词汇是Of course,还有Come in。但是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不是说林老师一个人的问题。实际上,而且我们也在和很多老师交流的时候呢,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也觉得,我这是把课文教学和词汇教学、语法结合起来了。比方说我通过课文来教一个词汇、语法,这是一种思路,有一定道理的成分。但是我们讲,可能还得尝试更多的方法。刚才刘老师讲了,你既然是听故事、讲故事的话,那就是先围绕故事来学习,然后才是具体的内容。
刘老师: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就是老师问了两个问题,我想那个应该是四年级的小孩吧,那你这个任务实际上可以设计的小一些,问穿着巫婆的服装的那个人是谁?他听力里面不就是有Whoops!,最后有个Tom,实际上孩子们听出来是Tom就够了,然后他给他什么东西如sweets这样的任务,就比那个比较宽的任务,什么万圣节说什么啊,什么Tom万圣节得到什么啊,我觉得就能够更贴近(学生)听的内容。
主持人:其实就像刚才程老实说到的,放一段录音,然后让孩子们就先说这个录音当中有几个人?那么这是从最简单的问题设计

刘老师:来验证一下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谁,这样就比较具体。所以我说,她设计的时候实际上跟我们教阅读一样,有设计这个听力的教学过程里面的听力活动。要before listening,听前学生干什么;while listening,听的时候学生干什么;然后就是post listening或者after listening,听以后干什么。就是这样任务的指令应该是比较清晰,就使得整个教学的环节,程序设计得更为合理一些。

[讨论4:如何设计导入环节?]
主持人:一堂课是从导入开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结合刚才看过的第一节完整的课例,这位老师的导入是否合适?请程老师来谈一下您的看法。
程老师:如果是导入的话,我个人主张,要有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导入要和后面的内容相关,第二个就是导入要尽可能的直截了当。过去我们的教学不太重视导入,老师上课就是开门见山的讲课文的内容,结果觉得这个导入得不是特别好。现在大家都比较强调导入,但是我也发现很多导入过于烦琐。我举个例子,有个老师为了教square metres,就是平方米,这个当然这不是个小学老师,这是个初中老师。他为了引入square这个词,他先弄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不是有Tian’anmen Square吗,他把这个广场弄出来,然后又搞了好几个环节,最后终于弄出square metres。学生听了半天,不知道这个广场和这个square metre有什么关系,他就比较烦琐了。所以我主张简单一些。如果这个老师,林老师她要导入万圣节的话,我觉得可以,如果不算前面几个环节的话,直截了当的,比如说让同学说一说你知道的西方的各种各样的节日,那么十月份节日呢,这样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这样就进入了这个题目了。这是一个建议。
主持人:好,谢谢。那么我们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看到的导入形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多数有一些唱歌啊,还有一些说歌谣啊,还有一些做TPR这种活动。那么刘老师您看,在导入这个环节当中,是不是一定要用唱歌啊,说歌谣啊,或者说做TPR这种活动来进行导入?
刘老师:就小学英语教学里面,老师们比较多的采用热身活动,就采用了一些chants,songs和TPR,这个应该说,还是比较符合我们小学生的那种生理特点,以及他的那种心理特点,他们对这种活动比较感兴趣。因为作为热身,英文就是一个preparation,就是为了一个准备,所以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有的老师在热身过程中,他比较,怎么说呢,就是小学老师啊,他好像带着一种热情,或者一种情绪化,很看中这个热身,但是他却忽略了就是刚才程老师说的,这个热身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刘翔在跨栏之前他的准备活动一定是为了跨栏准备。而我们现在课堂上有的就叫热身过度,一个时间把握不住,时间花的很长;第二个呢,和后面的教学无关。
所以从这个热身来看呢,我经常说,有三个方面要注意:一个是arouse,就是要能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激发学生的那种学习的热情。那么导入用歌曲这样一些活动,比较能够容易激起学生这种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导入都要用这种活动呢?我看不一定。比如说你看一篇故事啊,看一个flash啊,让学生感受啊,这都是很好的导入形式。第二个呢,我叫advertise,就是一种做广告,就是叫call attention to。你的导入活动一定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转到我下面要学的东西上面去,这样使导入就起到一个能够承接我后面的教学内容的一个作用,就为后面的学习真正做一个准备。那么第三个呢,就是advance,advance就是cause to move forward,就是使我后面的教学可以往后继续推进。如果前面所做的活动和后面的活动完全无关,因此就不能起到推动后面的教学的这样一种活动。
因此我想,一个,导入要注意控制时间;第二个,导入一定要激发情感,能够引发学生对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关注,引起他们的关注;同时能够有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进行。
[讨论5: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是从局部到整体,还是从整体到局部?]
主持人:好。那么导入之后,我们就要自然地过渡到呈现环节了。我们在看到的这些课例当中,还有包括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看到的很多的课当中呢,无外乎有两种呈现的方式。在看到的片段当中,这个教师是这样呈现的:她先是教一些单词像monster, scary, stone animal这些生词,然后再教句子We’re going to visit Ming Tombs. 最后过渡到听课文录音。那么还有,我们看那个完整的那节课当中,林老师在进行呈现的过程中,他可能方式跟我们刚才说的这个片段当中的是不一样的。那么,程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呈现方式的?
程老师:刚才修老师讲的,实际上是有的老师,他在呈现故事啊或者课文之前先要教单词。用有的老师的话讲就是要解决词汇障碍。那么林老师她是先在这个课文之前呢,先做一个相当于一个小的任务,那么这个任务的目的也是使学生适应后面学习。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可取。但是从我个人的偏向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些准备性的活动,一个是话题性的准备,另外就是这个背景知识的准备,再就是一些,比如刘老师讲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的准备。不一定要先把单词和句型单独的拿出来去讲。
主持人:好。其实刚才两位老师都已经谈过有关这方面问题。那么课堂当中多数是采用,比如说先解决词汇啊,然后过渡到句型啊,最后再到听课文,这样一种方式。请程老师来给我们具体的解释一下,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好呢?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更科学呢?
程老师:是的,现在确实有两种,除了课文的方式,就是刚才修杰老师讲的,有一些老师是从局部到整体,有的老师是从整体到局部。因为从局部到整体这种方式,大家比较熟悉,很多老师也做的比较得手。但是呢,实际上从我们的观点讲,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是一种思路。而且呢,我个人还更倾向于这种思路。为什么呢?因为我前面也讲过,学习语言首先要接触、感受、理解语言,而这个接触、理解、感受,肯定是整体接受,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去接受那些单独的一些现象。所以我主张,就是这个整体到局部。整体到局部还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他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下,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果你从一个完整的语篇中把某些词或者句型拿出来单独去念的话,学生可能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有的虽然懂得这个意思,他可能再继续问,我为什么学这句话?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用?他可能会有些疑问。当然孩子们可能课堂上不一定问老师这些问题,但是从认知的角度的话,他心理我估计是应该有这种困惑的。所以,现在好几套教材都尝试使用从整体到局部这种思路。比方说教材前面是故事,然后集中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语言现象。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候,他会把这个顺序倒回来。我建议大家两种方式都尝试,看看哪种方式更合适。
主持人:好,那么刘老师,您怎么认为呢?
刘老师:我也同意程老师这个意见。我们老师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语言它一定是在一个情境和在一个完整的一个有上下内容的这种呈现。因为我们小学英语,有些你说是局部还是整体?比如选几个颜色的名称,他可能重点就是掌握这几个词汇,那么你说它是局部还是整体呢?关键在于我们老师的教学里面对待局部和整体的态度,就是即使局部就一个红色的单词,它也应该努力创设在一种情境之中,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言,通过老师的一种手势让学生能学习这个red,而不是孤立的教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red,r-e-d,red。甚至有的老师还用拼音标啊,这种就是割裂了一个情境来教一个局部。那么同时呢,从局部到整体来看,有时候也要有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就是根据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来处理。比如说Halloween这一课,对Halloween,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个词,这个整体也就没法呈现,所以他必须首先要解决Halloween,也就是程老师说的,要为后面的做准备。因此也就是有些很关键的词汇,他可能也会在课文的呈现或者听力材料呈现中出现。但是我们小学老师现在存在的偏差是什么呢,就是把所有材料里学生不知道的都要教了以后,再来让学生接触到一个整体,或者一个故事啊,或者一个听力材料。按照那个思维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来看,就是没有信息,学生是没有思维的。如果给学生提供过于充分的信息,也就谈不上思维了。所以有时候还要让学生在一种信息之中去发现这种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无疑则思不启”,让学生有problem,他才有思维,局部和整体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讨论6: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我们在课堂当中确实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那么刚才刘老师已经提到过,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尽量通过创设情境来去学习语言、感受语言。那么下面我们就过渡到如何去设计一个情境?很多老师都非常善于利用课件来创设情境。我们看几个QQ的小图标:比如说Happy,还有一个是hungry,还有一个是angry,有一个是周星驰流泪的这样一个小Flash的动画。通过这样的一些小的动画,让学生自然的去体会She is happy或者是He is angry等等。刘老师,您认为这种情境创设得如何呢?
刘老师:通过一些直观的照片,或一种直观的Flash,或者用一些小的图标,让学生来掌握和理解词汇,这个应该是我们小学英语比较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学生在这种理解的过程中,他存在一个理解的障碍,他就有时候要通过一些情境的,手势的,一种表情的方面来理解。但是我们老师还有些方面要注意,就是你采用的这样一些图标和采用的一些照片这些东西,一定要恰当。你比如说那个周星驰流泪,他是高兴的流泪,还是悲伤的流泪,还是激动的流泪,这是光一个照片可能很难以反应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去猜测,这就给学生一种思路了,你看周星驰他在流泪,他是高兴?还是饿的流泪?还是什么流泪?这实际上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这就实际上变成一种真实交际了。就学生看到这个提供的照片信息,他用他学过的词汇去猜测,然后老师给他提供整个一个片段,他得了奖,流泪了,Happy。我想如果老师能够上到这种境界,那这种效果就会更好。
主持人:那么我们再结合一个案例。在第一节完整的课当中,我们看到那位老师是用了一个magic bag这样的游戏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个情境过程当中去练习语言。那么,程老师,您认为这样的语言情境究竟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练习的欲望呢?
程老师:我觉得,课堂上操练一些句型时,可以搞一些游戏,做一些甚至是一些比赛。但是我觉得这个课,她要练句型Can I have some…? 实际上是一种请求,那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真实的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来问我能不能得到一个什么东西。那个完整的课例里,应该是那个老师她扔一个dice,就是色子,就是咱们打麻将用的那个色子。她做了一个很大的,往地上一扔,那个色子上写了有一些数字,应该是一些词汇,然后呢,比如说这个色子掉到地上以后,哪一面朝上,那上面写的词正好是学生问的词,如果是学生正好问Can I have an apple?正好上面写的是apple,老师就说Yes, you can. 这个确实是一个游戏,能够激发一些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是可以考虑,特别是低年级的时候恐怕更有用一些。

[讨论7:如何设计练习环节?]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该看有关的练习环节如何去设计?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
练习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片段6当中,当学生看这段动画片时,其中有一个白雪公主马上就要做下一个动作的时候,这个老师嘎然而止,问学生What will she do? 然后呢, 纷纷让学生去回答:She will …
程老师,您看这个环节设计得如何呢?
程老师:应该说这个环节设计是很好的。就是说我们英语教育强调一个在听和阅读的教育中经常要学生去预测下面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看录像,然后静止画面,让学生预测下面的主人公要说什么话,或者要做什么事情。昨天我在看这段录像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学生还是有一种很好的反应,因为什么呢?这才是学生真正去根据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去做真实的预测。所以每个孩子说的话不一样,而且大家的积极性比较高。这个就是我们讲的,课堂上怎么能够创造这种真正交流或者真正交际的机会呢?其实不难。虽然这个也不是真正的交际,因为毕竟是个游戏,是一个猜测,但是至少它给学生一个机会来说他想说的,来做他想做的事。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环节设计是比较有效的,我觉得很简单很明了,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对比地来看两个案例,一会儿请刘老师来给我们做一下分析。一个是,我讲述过的一个片段当中,这个老师训练学生学习go straight on这样的语言,那么教师让两名学生先上台来,一个学生说指令,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这时候全班其他的学生在看,只是在看。还有一个是在片段9当中,老师带着学生去说一首歌谣,那么说完了之后呢,让学生分小组去改编这个歌谣,最后展示一下各个小组改编的结果。对比这样两个案例,刘老师您认为哪个案例学生练习的量更充分?哪个学生参与的面更广一些呢?
刘老师:这就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面向大多数,就是任何一个活动进行的时候你都要考虑我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我们在看一些课,或者是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有的老师面对一个同学交流的时候,就走到那个同学的面前,甚至把耳朵贴在那个学生说话的嘴巴上,他只关注他提问和这个学生回答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他同学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说老师适当的和学生之间有一种距离感,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你站在一个距离的话,应该用你的眼光的余角,能够观察到班上所有的学生。所以刚才那个活动,如果是让一个同学上去,老师发出指令,然后让学生做动作,从这一点来看是我们课标的要求,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动作。但是当要一个同学做这个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其他同学以任务,其他同学应该有什么任务呢,或者是跟着老师再说一遍go straight on,至少有一个任务。所以比较下来,后来一个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就比较注意全班同学都能够活动到。那为什么要采用小组形式呢?而不采用老师就对某两个同学的活动呢?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个活动的机会。我们说就是让全体同学走出微弱的进一步,就是向前走微弱的一步要比某一个同学走到金字塔更有意义。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刘老师!那么程老师,您看在练习环节的设计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程老师:因为我们现在谈到的是具体的问题了,就是刚才刘老师谈到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主要是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具体活动的实效性,以及具体活动的目的性是不是很清楚,还有彼此的衔接。在后面的专题我们还要谈到活动的实效性,所以我们今天先不展开了。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程老师和刘老师与我们小学英语老师探讨有关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我们详尽的指导。
同时感谢各位老师收看这节课的研讨,谢谢!
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下)
[讨论8:如何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
主持人: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我们继续请程老师和刘老师为我们分析案例,然后去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设计的活动要便于在课堂上实施。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们放过的片段当中,我已经讲述过,这位老师让学生去做Turn left.这样的一个动作。那么老师用长段的英文去解释,发指令,孩子们听完之后呢,仅仅的跟着老师follow了Turn left. 而没有做动作。那么接下来老师继续用英文解释,那么这次孩子们似乎听懂了,这时候孩子们做了Turn left.的动作,但是同时也做了Go straight on.的动作。那么反复两次这样的出错,程老师,您认为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为什么会出错?那么我们从这个活动能发现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程老师:我自己觉得这个活动的问题主要是指令不清楚。也就是我们现在上课的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向学生发出指令。第一是老师实际做动作学生跟着做,另外老师说英文指令,第三就是老师说中文指令,那么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有些指令,比如说Turn left. Turn right. 这种本来就是相当于练听力的这种指令。还有一种指令就是课堂活动本身的一些指令,比方这个老师他讲了说 You mus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If I say turn left. You just turn left. Do not to go straight on. You do the actions. OK? 实际上这些指令呢,根据我的判断,学生为什么出错?就是指令不清楚,学生并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干什么,所以学生就反复出错了。这个指令问题,在课堂上我也发现很多情况,有的老师自己说的很清楚,学生没懂,或者是老师自身指令本身就很不清楚,要么就是没有逻辑,要么就是说的不清楚。
主持人:好,确实,我们活动的指令要非常的清楚,这样孩子才能好实施这样的一个活动。那么在第一节课当中还有这样的一个活动,是Get the Halloween presents. 老师在做这个活动之前做了一个示范,然后让孩子们之间互相问Can I have some bread? 那么学生来去相互的回答Sorry, you can’t. 或者是Yes, you can. 这样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刘老师您看这样的设计是否合适?那么,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操作起来是否可行?
刘老师:在这个活动设计的时候呢,我们老师就一定要,就是刚才程老师讲的,也就是你的指令instructions一定要很清晰。因此这个活动,如果是老师手上拿着一个东西进行示范的时候,他应该最好是有一个同学,因为你要形成最后是学生双向之间的一个pair work。如果老师仅仅一个人示范,你记住这个时候,角色要很清楚。当我们在看到很多外教做这种示范的时候,他一下站这边,然后又站到那边,做另外一个脸儿,这样就使两个之间的交互活动很清楚。比如我手上有这个东西,然后对方问我Can I have some…? 我一看我上面有Yes. Of course. 我就可以给你,如果我的图片上没有,我就不能给你。所以,应该说这个活动老师的设计呢,他是考虑到让学生有一种双向的交流。但是如果这种双向的交流的一个指令不清楚,或者你这个设计的整个不能够形成一种交流,学生实际上还是在一种简单的模仿。
程老师:我倒是还有一个建议,可能更有意思一些。比如说,让每个小组自己设计一些食品,比方说你最喜欢的或者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其他同学再来这个组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有没有?这样他就更有挑战性,更有意思了,那么就是说不是老师事先给他规定的有还是没有。
主持人:还有一点,我注意到,我们学生在去寻找万圣节礼物的时候,孩子们是下座位来去做的这个活动。我们看到录像当中,确实这个教室有这样的空间,但实际上我们的课堂上五、六十人的大班,是不是有这样的空间呢?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你学生的人数,以及你教室空间的情况。
刘老师:而且老师设计活动呢,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说扔色子,往地上扔,还是往桌上扔?很细节,往地上扔的话课堂的整个秩序就会乱。所以你不如色子做小一点,往桌上扔,这样小孩们在一个group里面,他形成一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很有趣味。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传篮球,这都是不合适课堂操作的游戏。
[讨论9:如何设计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
主持人:在我们看到的片段当中,有一位老师在练习Go straight on. 这个活动的时候呢,他先是分别的让几个同学上来,老师发指令,学生去做动作,接下来又让两个学生上来,一个学生发指令,另一个学生去做动作,那么其他全班的同学在这观看。那么这样的一个活动在学生全体参与的这方面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请刘老师就这个方面来谈一谈。
刘老师:这个实际上前面我们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个,就是一个活动的一个可操作性和一个面向大多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示范活动,叫一个同学做的示范活动是起到示范作用,而为全班的其他同学继续做后面的类似的活动做准备的话,这是非常好的。如果整节课都是老师和一个学生之间单向的活动,那就是不好的。从这个老师整个的案例来看,他首先是让几个同学走上去,实际上他就强化Go straight on. 这个指令,那么然后让同学去发这个指令,那也就是他提出新的要求了,学生不光能够听懂指令,而且能够跟自己去发出这个指令。但是用什么更好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呢?那就判断这个同学做的动作对不对,如果孤立的一个指令,那这个活动就没有什么很大意义了。
程老师:是这样的。你比如说我们看录像里面,这些同学他在前面说指令,另外一个同学去做,其他同学观看。那观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啊。但是这种效果是不是那么好呢?就可以打一个问号了。那么其实还有一个片段,片段9,就是这个老师让学生重新编歌谣,老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小组之间来编歌谣。这个时候,就像刚刚你所讲的,我先做一个主要活动,后续的学生来自己做,这样实际上他这个参与面就广得多。在录像里面看得很清楚,学生四个人一组或者五个人,自己在那编歌谣,等于是每个人都参与了。所以这种形式,恐怕学生参与度要高一些。

[讨论10:如何使活动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
主持人:好,确实是,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到能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谈到活动当中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昨天看到的一个片段当中的后半截,教师在训练Turn left. Turn right. 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听指令做动作的一些活动,刚才我们已经做了介绍,在这就不再赘述这个过程。那么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呢是比较热闹,全班同学都在参与。但是实际上我们细看一看,这个活动设计的是否合适呢?请程老师来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程老师:这个活动我看了,就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实际上,我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特别强调用TPR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减少学生语言产出的负担,直接听指令做动作。但是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的话,你简单的让他Turn left. Turn right. 可能有点机械,或者至少挑战性不够。如果四年级的话你可以给一些难度高一点的指令,或者略为复杂的指令。
刘老师:对,可能这个四年级的教学要求,他就是要学生能够听懂指令做动作。但是你不一定非要老师发指令,学生都要按指令做。你实际上也可以用一种FLASH的理解,看一个图形,有一个指令,然后看那个图形,转对了,还是转错了。这实际上对学生是一种判断,也是一种对那个指令的一种判断,看那个执行人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所以还有一种指令的方式,不一定是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去发指令。像我以前教学也试过,你就远离学生,或者用一个另外的录音的声音给学生发出指令,这样叫学生可以熟悉各种不同的声音,避免我们小学课堂上老是老师的一个声音。就让学生能够去体验到更多的环境下,更多的情境下的这样一些动作。还有一个听指令以后要学生画箭头。所以他这个实际上这个方式是非常多的,不一定就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主持人:还可以这样设计,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上来蒙上眼睛,藏起一个班里的某一件东西,可以是我们学生的某一个用品,书啊、铅笔啊,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藏到某一个位置,然后通过发指令,让这个学生找到这个东西。那么这样的一个方式,也是我们可以让全班的更多同学来参与进来的方式,您看是吗?
刘老师:对。
程老师:但是这个活动的话,因为在教室里面你要Turn left. Turn right. 它实际上这个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刚才也在听这个问题,他到底摆在什么地方,因为教室它肯定是座椅板凳很整齐的,前面讲台可能有一点点空间,那么左转、右转能转到什么地方去?
主持人:对,也有局限。
程老师:这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
刘老师:对,还要注意课堂安全,小孩转的时候摔跤了,那也是不允许的。
主持人:对,尤其是孩子蒙上眼睛的时候。
我们还在前面的片断7当中,看到教师让学生去Design their own robots. 这个活动当中教师先给孩子们做一个示范,他自己画一个想象当中的机器人,然后写下来He will fly. He will talk. 等等之类的语言的描述,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做,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想象当中的机器人。那么这样的活动是否能够激起孩子们这种深层的兴趣呢?
刘老师: 这种活动的出发点非常好,因为他能够激发学生一种创造精神,就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做。你看我到美国一个小学看到小学校上一个标语啊,他就是observe, 然后是explore, discover, imagine, 也就是说他小孩首先是观察,然后去探究,然后发现。她很强调小孩的想象力,叫小孩去画一个自己的机器人,他有很大的一种想象空间,然后小孩画过这个以后,然后进一步随着语言的深入,他能够用语言把他这个robot介绍出来,或者描述出来。如果他是学的那个人体的器官,什么大眼睛啊,高鼻子啊,小嘴巴啊,那么他也起到一个作用。然后学颜色的时候,他如果这个robot,他可以说它什么颜色啊,穿什么衣服啊。那么激发这种学生想象的活动呢,应该说在我们小学课堂上现在采用还是比较多,很多老师都发挥了很好的一种创造力,给学生设计这种活动。但是要注意一条,就是这个活动一定要最终落实到和学生用语言的表达结合起来。因为用图形表达是一种方式,还要有一种语言的表达,哪怕标注几个单词,看图片给那个图片写一个说明,哪怕标一个单词说My robot.
主持人:是,其实这个案例当中,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好,就是这个老师在做示范之前,发给每个孩子的让他自己画的一个小纸卡上面,提示了一些语言,比如说fly 这样的词,比如说 He will… She will…等等这样的一些语句,这样的一些提示,是不是就能够像您说的那样,能够帮助他去回忆起来学生需要使用的语言。
刘老师:这就是对大班教学,一种是control ,一个是less control,一个是free。就是教学中有个控制,一个是给学生一种思维空间,但是还是控制在我一定的目标范围内,另外一种完全让学生自由的一种思维。应该从大班教学,特别一个班上有40多个人、50多个人,那这个时候老师的设计活动应该还是有所控制。所以在老师给他的那个纸片上给他一些fly,给他一些work,或者是listen这样一些词,对学生的想象他有一定的目标要求,这个也是不同层次地给学生一种思维的空间。
[讨论11:如何设计含有“信息差”的活动,促成真实的交际?]
主持人:好,我们再回顾一个片段,在昨天放过的片段12中,这位老师与学生做的一个Funny sentences这样的一个活动。刘老师,您看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的惊呼声啊笑声啊此起彼伏。那么这样的活动,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老师:这样的活动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它有意思为什么呢?就是他给四个孩子手上的那个信息是其他同学所不了解的。比如说某个同学手上拿到的一个信息是某一个人,但另外一个人手上拿到的是一个地点,另外一个是拿到他做的事,另外一个是拿到一个时间,当其他的同学提出一个Who is it? 他说出一个人,然后就提出Where is he? 或Where is she? 他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可能说出一个地方,组成一个句子,是人们很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某一个人他如果是在北极、南极,从意义上来看,可能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特别到这个人在干什么,如有人说了在和布什谈话,或者在和布什聊天,甚至和萨达姆在一块,这个就可能会引起一些兴趣。因此,在课堂上穿插这样一些活动,它还是很有意义的。另外,从另一层意思来看,这种活动设计,它还可以进一步往前推进,他可以形成学生一种逻辑的思维。比如现在是某一个人到他的时间、地点,让他来描述一个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而到今后的,随着学生的深入,可能是三个互相之间有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把它串联成文,应该这是课堂设计中同学能够达成很轻松的这样一种交流的机会。但是从真实交际的角度呢,这个活动基本上老师还是控制的。所以,什么叫真实的交际呢?它应该就是说,我原来看过一本书,就是老师他能够严格控制答案的,这个就叫meaningful,是有意义的,但是不一定是communicative 。但是如果这个活动设计以后,老师是无法控制学生的答案的,比如说让孩子们去画一个robot,你不知道学生会画成什么样。再一个呢,让学生去猜就是让学生去猜某一个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学生所说出来的猜的东西,不一定是你老师限定他的一个词汇范围,那这个时候他就是一种学生用思维来表达自己心里面想象的事。因此从这个练习来看,它有这种贴近交际,因为他可以向其他同学传递某一种信息这样一种作用,但是从双向的这种真实交际来看,它还是一种预备期的。
主持人:好。确实是,尽管有些活动当中已经设计了信息差,但是设计了信息差是否就能达到真实的交际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在放过的片段11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练习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 两个学生一问一答,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练习。程老师,您看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是否进行了真实的交际呢?
程老师:他这里面一问一答是这样的,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了一个动作,比如说我在听音乐,我在看书,我在打电话,就每个纸条上写的一句话,另外一个学生就问他,被问的这个学生就根据纸条来回答。应该说这个设计意图也跟刘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就是他有一个希望,创造一个信息差,关键问题是这个信息差是老师事前控制的,是事先预置好的,所以这种信息差,我们现在可以把它叫做不是真正的信息差,或者是虚假的信息差。那么这个活动应该怎么去设计呢?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比如说我们让每一个同学从家里带一张自己的照片,在照片上是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拍的,然后我们拿来以后,因为照片本身可能看不出在做什么,那么另外一个同学就得问What are you doing? 比如说I’m talking on the phone. 那进一步再去追问Who are you talking to? 或者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这样就是真实的了。因为比如说我有时候把我的一些照片拿来给我的朋友看,他们就问你这是在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你就给他讲,这就是真正的信息差。如果按这种信息差去设计教学的话,才是真正的交际。
刘老师:对。像现在进行时的这种真实交际应该非常好设计。如果你叫一个孩子上去做一个动作,那么其他同学猜What is he doing? What is she doing? 这个时候他就形成一种真实的交际了。再一个,我们看那个Follow me的节目里面,因为他听一个声音,听到一个声音What is he doing? 这个时候学生猜他是用思维,在用英语表达他听到的声音,他猜想他做什么,这就是一种真实交际。
主持人:对。那么同样是这样的一个问答练习,我们还看到一个案例,就是在第一节完整的课当中,那位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做Get the Halloween presents. 这样的活动,那么教师发给孩子们每人两张这样的卡片,学生下座位一边问Can I have some…? 然后找到与自己手里相同的卡片。那么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是否在真实的进行交际?
刘老师:实际上这个应该还是属于一个drill,还是个meaningful practice,有意义的操练。因为孩子们手上拿到的都是老师限定他的,比如他手上拿的是一个苹果和一个那个香蕉Can I have some bananas? 然后我有Yes, of course. 主要老师的目的还是在练习Can I have…? 和Can I have…? 表示请求的一种答语,在这个地方值得区分的, Can I have…? 表示一种请求,所以我倾向于一般的回答应该是Yes, of course. Here you are. 就行了。但是好像我们老师就侧重在这个结构的点上,她是比较强调Yes, I can. No, I can’t. 这个我觉得从表示一种请求要东西的话呢,好像不太得体。
程老师:对,就是回答的人不能简单说Yes, you can. 或者No, you can’t.应该是如果有的话就给人家,如果没有你就是Sorry, I don’t have any.
刘老师:而且另一方还说Thank you. 就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一种交际氛围。

[讨论12:如何设计充分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这才是营造一种真实的交际。我们看到的片段13当中,老师利用Tony在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做reporter报道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同时在这个学生报道之前呢,拓展像first,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等这些词汇,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最后让学生完成这封信。那么,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们看看是否体现了这种语言的真实的运用?
程老师:我觉得这个活动设计还是很有创意的,等于这个老师先给学生放一段录像,这个录像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在做一些事情,最后希望学生看完这个录像之后做一个报道,而且还用一些连接性词语,这个设计意图是很好的。但是你刚才提到就是让学生给Tony写一封信,既然是让学生做报道,那就是说我客观报道Tony他一天都做什么事,应该是给另外一个人写一个报道,为什么是让学生给Tony写封信呢?
主持人:这个活动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一个片段,所以可能之前的这个活动我们没有看到。之前的这个活动呢,老师是展示了Tony写给其他的小朋友的来反馈自己昨天在家干什么的这样的一封信,但是由于Tony比较小,我们看到录像当中的小孩很小,可能也就刚刚上学那个年龄,那么他有很多的词汇是不会写的,这个时候老师拿出来,让五年级的孩子给他去补充这样的一些信息。
程老师:那是给他不是帮他来写信。
主持人:对。
程老师:是帮他还是给他写信?
主持人:帮他来去完成这封信。
程老师:那就应该是让学生完成Tony写的一封信。也就是说替Tony来写这封信,这创意也是可以的。

[讨论13: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
主持人:在我们看到的片段5、6、7,这几个片段其实是一课当中的连续的几个环节,那么从一开始的听句子、判断正误,到看动画片练习重点的语句,到最后设计机器人。那么这一系列的活动,程老师,您看安排得是否合适?
程老师:我们以前讲过,就是一个课堂教学要有层次。那么根据交际语言教学过去提过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说有三种类型的活动,一种是完全控制的,就是由教师控制的;另外一种是教师控制一半叫half controled;另外一种就是叫free practice,或者是free production,就是完全没有控制的。这就有层次了。我觉得这几个活动安排还体现了层次性。首先是理解,然后是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些重点句子,然后再设计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语言运用的环节。所以这就体现一个语言的接触、理解、体验,重点学习,然后语言运用。我觉得这个思路基本上是比较清楚的,我个人也比较赞赏这样的设计思路。
主持人:那么是不是我们安排活动的时候应该考虑这样的一个顺序?
程老师:这是一种思路之一,你不能说所有的活动都按照这种思路。就是刚才我们也讲了,有时候按这个思路,有时候可能需要换一种顺序也是可能的。
主持人:好。那么我们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看到的真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们也想象力非常丰富,设计了很多种的活动。但是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整体的活动安排方面,有类似的像堆积式的、很杂乱无章的,那么还有一种就是跳跃式的,没有前后逻辑关系,或者说没有梯度的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刘老师您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我们如何规避这些现象?
刘老师:听小学老师的课就是使人心跳,像参加成都的活动,好像我整天就在心跳。什么问题呢?就是小学老师本身的层次年轻,富有想象力,而且他们所接触到社会各种活动也是非常多,于是,他们就产生了一种思维上的一个误区,就认为我小学的英语课就是要活动形式多,活泼。这样就带来两个偏差,一个偏差就是忽略了我教学的目标,第二个就忽略了我们本身教材。我们经常看到小学课从头到尾,学生都没打开过书,就是跟着在动啊、跳啊、唱啊、说啊,然后就看课件啊,学生从来就没接触过书。我们教学生交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交流,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他和书本上的图画、书本上的文字之间的交流。因此,从这个活动的设计上来看,它就像一首交响乐,就是它有序章,也就是我们的热身,使孩子们的情绪能够进到这个乐谱里面,然后它有它的高潮,有它非常激昂的时候,但是也一定有它比较缓的那个时候。所以一堂课,它一定有它的非常兴奋的阶段,也有它该停下来思维、反馈、回馈的阶段。所以我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有些活动设计上,建议我们老师要思考,就是有些非常朴实的、非常平常的活动不能够在我们小学课堂上让它没有了。比如说学生认真的听,甚至就照着老师的那种工整的黑板上的四线格的板书去抄写,你这样一些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你一个活动以后总是要有一个结果。所以我们原来也说from mechanical to meaningful to communicative,从机械的到有意义的,然后到交际的,它应该有这个过程。比如说我看到前面的一些案例里面,比如说Happy Halloween那个,如果学生看过了,听过了以后,我觉得应该让学生listen and act,学生应该模仿录音去表演这个情境,而不应该马上转到Can I have some…? Yes, of course. 就转到语言的单向的训练了。实际上学生在表演这个戏剧里面,他会更深层的去理解这个情景,更深层的理解什么时候说Can I have…? 什么时候说Here you are. 什么时候说Thank you.所以我们在课标里面很强调学生要去模仿、表演那个小红帽啊这样一些童话剧。为什么?学生在表演之中也是一种学习,他是一种performance,是通过一种情景去表现。所以,我想就是说,第一从这个活动的设计上就一定要考虑到我的教学目标,整节课的安排应该有张有弛,有节奏,要把握教学节奏。第二个就是要特别注意,活动的过程之中要让孩子们还有一种语言的习惯和语言的能力的训练,而老师不要满足于这个活动搞的很热闹,就觉得自己教学成功了。这就是小学的课堂热热闹闹,但是没有实效。

[讨论14:如何创新作业的设计?]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我们最后再看一下有关作业的设计。一般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个作业,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种抄写单词啊、背诵一些课文啊之类的作业了,教师们都尝试创新作业的设计。比如说,我们看到第一节完整的课例当中,那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作业:一个是听并跟读课文的录音,然后练说歌谣;还有一个是完成活动用书当中的练习1和2;那么还有一个是试着找一找更多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刘老师,您看这样的作业设计得怎么样呢?
刘老师:应该说这个老师在学习我们的新课程、在课改里面,她有她的一种思维,或者有一种思路,就是注意到学生一种拓展性的和发展性的作业。我们很多英语老师往往把学生复现英语的能力就看作学生的一种应用能力,这个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从小学来看,还要强调孩子们的一种模仿。所以这个老师第一个作业布置学生们是去听录音,跟着录音去练习,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作业形式。同时呢,老师又根据学生的一种拓展的需求,去提出一个新的作业,但这个作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去实现。比如说试着找找更多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如果不拘泥于英文的话那是可以的,下节课让学生能够说出更多的一些西方的信息,如果学生很难以实现,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我想这个在大城市可能孩子们接触得多一些西方的节日,可能要在偏远的地区,他可能要考虑到一些具体实际。因此给学生的拓展性的练习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实现、可以操作。这样就使我们的作业,既沿着我们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一种强化和反馈的机会,又同时有利于学生拓展性的思维和拓展性的学习。
主持人:好,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们在不断的去创新作业的设计,而且现在有的老师还给学生一些选择作业的机会。比如说,我曾经看过有一位教师,她有三种方式让孩子们去选择做作业:一种是可以用新颖的方式去抄写本课的单词;还有一种是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的故事,发挥想象来做一本Story Book;那么还有一个呢,是可以对本课内容进行录音,参加金话筒的评选。程老师,您看这个作业设计得怎么样呢?
程老师:这个里面有两点,一个是作业的选择,就是自主选择权,另外就是作业的形式。应该说这些我都见过,我见过一个学校的学生作业,就是你说的由自己的想象的方式去抄写单词,还不是抄写,他是用自己想象的一种形式去呈现这个单词,所以他可能画一个海边的一个场景,然后他画一个树,或者画一个什么沙滩,其中有个字母来体现出来。我看过一个小学的学生作品集,非常的精美,这是一个。另外就是自己编故事,就是写Story Book,虽然有的老师觉得小学生怎么可能写出故事啊?其实不一定的,因为我们不给他这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就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潜能。我也见过一个小学生编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是你能看出小孩子他自己的心理的思想啊,非常有意思,尤其画的图也非常漂亮。金话筒比赛其实我在有些小学做实验的时候也有这种做法,回去以后你自己录音,你选你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或者是一个诗歌你去自己录。那些小孩就特别喜欢,而且他想录的很好,所以他回家以后跟家长讲,录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这个录好了。这就是我说的两方面,一个是选择权,Can I have…?不是说每个学生做同样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内容、形式活泼多样。我比较欣赏这样的作业。

[总结与寄语]
主持人:在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讨论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请两位老师每人说一句话,可以是对整个讨论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我们小学英语老师的鼓励。总之呢,每人说一句话作为我们这个专题讨论的结束。
程老师:一句话恐怕难以总结。我觉得首先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去设计教学,这实际上是个很好的现象,那么下面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去有效设计。我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为了参加某个重要的活动穿衣服,特别是女同志,为了参加某些重要的活动,总要精心的打扮一番。那么我觉得这个精心打扮或者穿衣服就像设计一节课,或者也可以把设计一节课比喻成设计一身衣服。首先你要根据这个活动的目的去选衣服,对吧?比如我们参加各种活动,有婚礼,有聚会,有葬礼,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一样的,你要选适当的衣服来达到这个目的,还有去约会,你不能不考虑这个目的来选衣服。你还要考虑这个衣服是不是合身,就相当于我们这个活动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设计得科学,衣服不合身的话穿着难看。另外活动之间的衔接和搭配就相当于我们衣服之间的搭配,你的颜色、款式,你里外的衣服等等,你要协调一致,否则的话穿出来就不好看。我就想打个比喻,不知道这个比喻是不是很合适?
主持人:我想应该是非常合适的。那么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小学英语老师设计课堂的各种教学环节就像我们选择衣服一样。
程老师:就像你穿衣服一样。每天你要穿衣服,你不是随意地穿衣服,你要有一些思考的。
主持人:这其实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下面我们请刘老实说一句话。
刘老师:我这也不是一句话了,我给我们小学老师一个公式叫ABC to success,就是通往成功的ABC,就是ABC in English refers to 指南。就是A refers to attitude,就是我们教师要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就是对我们整个教育??小学英语教育这个事业的态度,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你才能够去投入你的思想和精力去思考教学。Here B refers to belief, 一种信念,就要相信我们,要依据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我们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去努力,我们是能够取得进步并且获得成功。C refers to competence, 就是能力。因此我们小学的老师很重要的一点,我根据全国的小学老师调查情况来看,很关键的还有一种自身的能力,比如说我们这几次看到的很多案例,老师的一些语言里面还是很多毛病的。能力呢,一个包括自己的专业方面的能力,一个自己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研究上的一些能力,当然还要有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所以ABC to success. 祝我们参加学习的每位小学老师都能够获得成功!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感谢程老师和刘老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与我们小学老师一起分享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果,一起感悟课堂教学的设计,并且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
同时也感谢我们各位老师的收看!老师们再见!

[作业]
1、 请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如何确立一课的教学目标?
2、 您认为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请结合课例做具体说明。
3、 请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4、 通过收看专题研讨课程,你认为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请就其中一个问题提出您的改进建议。
5、观看专家引领的讨论后,您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某一方面谈谈您的想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