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理论学习> 详细内容

美术教学与心灵成长

发布时间:2017-01-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前些日子在网上购得一本端士学者荣格等著的《潜意识与心灵成长》一书,浏览其大概后,便让我想起曾经思考过的“审美教育与心灵成长”的问题,随即通过百度搜索,看看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看后颇为失望。国内涉足此话题领域的人还真不少,他们所谈仍然停留在理论的肤浅层面上,也并未能在本质上予以理解与阐释。后来也觉得,在当下中国教育研究中,审美教育已经是一个滥用不止的习惯用语,人们的不求甚解,思维定势,理念倾向,行为自动化等劣根性特质已经取代了它全部有用的东西,“审美教育”在中国教育已不再是神圣高雅的教育名词。它的全部意义只能在理论的文本中真实地存在,管理者和操作者们对它则不甚了了。如果再去谈它也并无多大的现实意义。还是来谈谈我们自己的美术教学吧!心灵的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美术教学是心灵教育的具体实施,不以心灵教育为指归的美术教学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审美教育的美术教学的!

      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谈“心灵成长”总是心存疑虑,恐怕不会受到太多人的看重或好感,因为,心灵成长常常与知识、技能教学无关,也与方法学习关系不大,甚至还与所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消解了一切功利心后的,本我显现状态下的,通过自我体验成长的过程。这就很显然地表明:“心灵成长”不会受到当下教育人的出自内心的喜爱,他们需要的是实绩,是可以测量与标定的业绩,而“心灵成长”无人需要这个标定,更没有任何测量,恐怕也没法测量。
       “心灵”是一个泊来词,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很好的理解它,更多的是根本就不愿意理解它,因为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功利性的帮助,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实惠的回报。再者,不用说操作的麻烦(因为我们认为不需要它)和理解的复杂性(因为我们不习惯),单就静下来听一听有关它的故事这件事恐怕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大家都很忙,任务很重,也很紧迫!我是常常遇到这种尬尴的!他们不会让你把话说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很多,完全可以担当使命。要命的是,我又是个十分不情愿对不情愿听我说话的人讲什么的人。人们总是喜欢,也很愿意听专家学者的意见,那怕你是个特级教师所受到礼遇也会好一点,他们聪明的大脑总能从专家学者或特级教师那些似懂非懂的话语中找到些有用的东西!其实,只要你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别人的话总能给你一定的启迪,尤其是在自己茫然无绪的时候更是如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