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理论学习> 详细内容

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7-01-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学

一、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 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二 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第三 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三)环境及作用(四)学校教育及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六)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五、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六、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七、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八、教师的人格特征

第一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第二 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去精神

第三 心胸开朗,兼容并包

九、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十、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十一、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十二、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的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

 5.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十三、教学的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十四、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十五、为什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A.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C.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十六、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十七、小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八、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               

十九、小学德育的意义(简答)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二十、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

  首先,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十一、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二十二、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十三、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二十四、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简答、填空、选择)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二十五、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二十六、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具体任务如下: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二十七、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十八、班级管理的功能:(简答)

a。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十九、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三十、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三十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三十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四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