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需要快乐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术’字,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所谓“快乐美术”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谐的美术教育方式,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感,如何进行“快乐美术”的教学呢?
一、教学结构,师导生乐。
一堂美术课的时间为40分钟,教师必须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一种结构模式:开课导入约7分钟,学生讨论、创作练习、评价作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用集体的智慧照亮个体模糊的世界,这段时间一般为26~30分钟。最后,用2~3分钟总结全课。这种模式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得更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表现。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课堂上学生高兴,教师轻松,趣味盎然,其乐融融。
二、教学启动,引情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情境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自画像》一课,为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特征,我设计在妈妈在超市寻找女儿的情景,让学生6幅画像中分辨出哪一张是玲玲,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依据玲玲的发型。脸型和衣装打扮,个个能很快的找出玲玲的特征。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游戏。 实践证明,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视听觉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审美感受,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过程,纵情取悦。
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只有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活动,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2.开拓思路,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但囿于知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在课堂上缺少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和信心,发言时不够大方,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教师要多走到学生中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