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小语培育站> 详细内容

赏四季之美 品语文之美

发布时间:2020-11-0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赏四季之美  品语文之美

——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雅周镇中心小学  汪素琴

《四季之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组织编排了从不同角度描写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此篇是日本散文鼻祖清少纳言的一篇写景散文。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寥寥数笔,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四季的寻常景物,通过对事物微妙的感觉,敏锐地捕捉了一年四季各自的特色和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通过体会动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仿写课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在美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结构清晰,层层深入。

围绕“美”,以 “回顾美——感悟美——表达美”为主线展开教学。开课以复习导入,引导孩子顺着“美”这一线索,回顾课文各部分大意,为深入理解文章立意奠基。然后,教给学生方法,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诵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在学生积累、理解散文优美语段与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写属于自己的美文,在实践中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动态美、情景美、情感美,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

二、重视方法,讲求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是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习作的凭借与桥梁。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讲求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举一反三,延伸阅读与表达。

1.学习动态描写。本篇课文是学习“动态描写”的好例子。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冬天早晨炭火熊熊燃烧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在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引发学生思考: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抓住“泛着、染上、飘着”,让学生感受黎明天空中色彩的变化,初步体会动态描写。总结学法后,组织学生自学二至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体现每个季节动态美的句子,并简单批注。学生在自学、交流中体会动态描写的妙处,感受景物的动态美,学习动态描写的方法。

2.学习写景的同时表达情感。本文选取的景物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在作者笔下,这些普通的景物却有独特的情趣。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样一篇日本散文的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边带领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延伸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美在哪儿?我引导学生看图猜想“归鸦为什么急急匆匆”时,有的学生说:“它们有可能是急着回去给老乌鸦喂食。”有的学生说:“它们急着回去给孩子喂食。”还有的学生说:“它们想早点回到温暖的家里,好好休息。”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受作者情感,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他们从“成群结队、比翼而飞”感受雁群的相亲相爱,从“生起熊熊的炭火”感受作者的闲逸……

最后再回顾全文中出现的作者的感受,从而学习写景中写进自己的感受,这样表达的情感才会自然真挚。在小练笔时,我让学生尽量用上这两种写作方法,描述景物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并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及喜爱之情。读写一体,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合理。由于课堂的交流合作用时较长,因此在仿写这一环节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在师生互评的时候有些简单,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没有详细的点评。

反思这节公开教学,让我收获颇多,让我再次感到语文教研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提升自己,从多方面汲取能量,才能在教研的路上收获更多果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