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小语培育站> 详细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蔡小兰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节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精读课文,文本除了包括故事梗概和精选片段,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后练习。课文这样编排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 ——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涵盖其中。为了突显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文特点,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通过列小标题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梗概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整本书内容;2、通过对比重要情节、查找遗漏情节,了解梗概的特点,初步掌握梗概的写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一“阅读目录,揭示课题”,板块二“朗读词语,检查预习”,板块三“读梗概,了解故事内容”,板块四“勾连情节,初探梗概写法”。

板块一设计的阅读单元页和单元目录页,旨在让学生建立起单元整体印象,这有助于他们全面、多元地思考问题。他们所学的知识就不会是孤立的、分散的、缺乏科学体系的。同时也能清楚地知道本单元我要做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将课堂指向本单元核心要素“梗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前半部分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梗概运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完整地为读者讲述了鲁滨逊流落无人荒岛,与世隔绝,凭着坚韧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励志故事。板块三的设计立足文本,带领学生研读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阅读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用“一读懂,二概括,三提炼”的方法列出第二小节的小标题“流落荒岛”,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梳理其它故事情节:建房定居→养牧种植→防御野人→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从而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样先扶后放,既有法可循,又进行思维碰撞,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这一环节遵循了课后练习的要求,同时也为后面的第四板块“勾连情节,初探梗概写法”做铺垫。

第四板块的设计是整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从“梗概是什么”到“梗概怎么写”,这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过程。考虑到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降低学生写梗概的难度,给予学生写梗概的“拐杖”。这一环节的教学,分四步逐层展开:        

第一步、阅读节选,推断情节  课文的节选部分展现的是鲁滨逊初到荒岛上的生活状况以及对自己的思考,让学生浏览节选内容,结合梗概,推断这部分内容对应梗概中的哪个情节。原文内容是写梗概的依仗,这一环节迅速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梗概中的“流落荒岛,建房定居”这一情节,为后面的梗概写法探究提供了依据。

第二步、再读节选,比较不同  节选中有好几个精彩的段落在梗概中浓缩成了一句话。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写梗概时对于具体生动的情节描写可以删除细节保留主要意思,也就是“语意精准,语言凝练”。通过原文与梗概对照,终于敲开了写梗概的第一块砖。

第三步、三读节选,发现遗漏  节选中“用刀刻痕做日历”“对现状的思考”梗概中只字不提,为什么?问题的抛出迅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愁眉不展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关注梗概中的情节,再链接自我生活去发现梗概中情节的重要性,从而敲开写梗概的第二块砖——“删除次要,保留主线”。

第四步、尝试写梗概  通过原文与梗概的比较、思考,学生初探出写梗概的小妙招,尝试写梗概便是水到渠成的事。由于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写整本书的梗概难度较大,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中“芦花鞋”一段,用一句话高度概括。

在这样层次化的教学中,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习得写梗概的方法,语文核心要素有效落实,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本堂课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梗概写法上还有许多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课文梗概部分第一小节只用了两句话介绍了鲁滨逊以及他对航海的执著,读了小说的人会发现,原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他航海的理想和航海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如何把握,又是怎么概括的?再比如,写梗概要抓住主要情节,一部文学作品如何辨析哪些是主要情节,哪些是次要情节?在后面的教学中还需逐步探讨、渗透,才能做实梗概。

其次,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真正的小组合作应该焕发课堂生命力。但是在本堂课的小组合作中,学生比较被动,参与率不高,这充分说明小组合作组织还不够成熟。作为一个组织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更是一位评论者,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而是真实高效。

最后,也是我最值得反思的是,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还需多读书多积累,反复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努力做到课堂语言准确、精炼、有条不紊,从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抓住每一次机会,锤炼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教学逐渐变得丰满。

总之,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经历了四次磨课,每一次磨课的地点不一样,面对的学生不一样,教学内容也有所改变,每一次的感受也不一样。一路磨课,一路收获,一路成长,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