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讲故事,不遗漏重要内容,在感悟内容后使学生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通本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有收获也有遗憾。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低年级孩子喜欢猜的特点导入新课,出示各种扇子图片,让他们猜分别是什么扇子,提到扇子会想到哪种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奠定了好的学习情感态度,为推进课堂进展起了铺垫作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一旦唤起,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便会充盈整个课堂。
二、落实目标,扎实教学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所以字词教学过程中变换识字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通过“换偏旁识字”、“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多音字”、“字理识字”、“看视频识字”、“造句”等识字方法巩固识字,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本课会认的9个生字,最后将生字进行集中起来进行检测,孩子也准确、快速地读出来了
三、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任何年级段都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读书机会,让学生在读书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本课时我设计了朗读感知全文,出示问题默读(边读边想,先读后画),分角色朗读,个别学生展示读的读书环节,通过多次读书,指导孩子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句子,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真正达到了读书效果。
四、紧扣问题,突破难点
部编本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者要学会抓住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可以抓住课后习题“大象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话,明晰课文的主要内容,渗透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找到故事中主要人物大象说的话,就可以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接着引出“大象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小动物的对话,读好问句,领悟了小动物的说话想法后,学生就能慢慢体会到大象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了。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大象的心里:因为小动物们都说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所以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走近了文本,真正跟文本有一次亲切地交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发挥想象,训练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三大关键词清晰、明确地表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所以每节课必须营造学生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语文,学语文”的目的。本课时就“其他小动物还有可能怎样地说大象的耳朵”这个问题展开想象,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本节课与教学预设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
1.因为识字教学用时过长,识字方法多样但过于分散,后面的多样化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2.写字指导不够到位,扇和痛两个左上包围的字要半藏半露指导得不细致,多数孩子写的不准确
其实,教学过程中诸多的不足和遗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教师应有较强的解读教材的能力,应有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还要能够变换思维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想要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需紧随教改之路,继续学习进取,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熠熠生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