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教师队伍建设> 详细内容

【研修课】西校区陈霞老师执教组内教研课《桥》

发布时间:2019-10-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015上午第一节课,城南实小西校区六年级的陈霞老师执教了公开课《桥》。

《桥》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小小说,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肆虐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陈老师紧扣文本体裁,带着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小小说的魅力。新课伊始,陈老师就从两篇经典的小小说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小说篇幅的短小又耐人寻味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形象,陈老师带领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受文中人物的高贵品质。学生先朗读课文,找出了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并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沙哑的喊话”“一揪一推“都体现了老汉公正无私、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

语言简洁是本课的一大语言特色,陈老师非常注重朗读训练,在课文的学习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注重了读的层次,使读书扎实有效。比如学习文中描写洪水的部分,就有四读:一读,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二读,在学生汇报并初步体会后,自由练读句子,试着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三读,展示读,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四读,师引读句子,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了环境衬托的好处。

“公正无私、父爱如山”“语言简洁、环境衬托”的板书都是在孩子们深刻体悟的基础上形成的,水到渠成。陈老师还注重发挥评价语的作用,“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是陈老师对三个孩子读同一句话后的不同评价。

课堂节奏快,课堂容量大。从两篇微小说导入新课,又以另一篇微小说结束本课。拓展的材料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开始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对微小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的补充,则是对学习方法的检测与巩固。这种高效的课,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好课,也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借鉴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