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详细内容

体验古法造纸 传承千年匠心——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五12中队开展古法造纸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2-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寒溪浸楮舂夜月,

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干坚滑若铺玉,

一幅百钱曾不疑。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五12的孩子进行了“匠心传承  体验古法造纸”项目化学习。通过主题研学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技艺,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穿越千年  了解造纸前世今生

中国的造纸术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原料有哪些?需要经过哪些工艺?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通过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上网查阅资料观看古法造纸纪录片等方式走进古法造纸世界。

孩子们了解到: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蔡伦在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古代造纸的原料有树皮、麻头、鱼网等;古代造纸工艺有搓、捣、炒、烘;中国的造纸术比欧洲整整早了1045年……孩子们把自己的这些研究成果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相互交流传阅。

种植苎麻  准备造纸材料

在造纸术发明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麻纤维。开学初,班级家委会为每位同学购买了四棵苎麻苗。从苎麻生长习性的了解,到种植、浇水、施肥,以及后期部分温室棚的搭建统统由孩子负责。在孩子们精心照料下,苎麻经过三个月的生长,已经有三四十厘米高

匠心传承  体验古法造纸

12月初,孩子们把自己种植的苎麻收割下来,带到学校。美术课上,老师组织孩子们剥皮,泡水。经过四天的沤浸,再用蒸煮的方法让原料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接着是打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锤子,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原料纤维,使纤维细腻化,从而成为纸浆

第三步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为了增加纤维间的粘性,孩子们还从家里带来芦荟,切碎捣烂,加水制成植物胶水,倒在湿纸上。孩子们还非常有创意地放上了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

 

 

最后是干燥。孩子们把带有湿纸的捞纸器放在教室窗台上晾晒。晒干后揭下就成为纸张。

分离原料、打浆、抄造、干燥,每一步孩子们都亲力亲为,细细尝试体验。虽然纸张很粗糙,但看到纸张成型的那一刻,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起来。

走上街头  做节纸宣传员

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计算比较,孩子们发现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的九分之一。而每回收1000千克废纸,就可生产800千克再生纸,相当于保护17棵大树。集腋成裘,聚沙成,节约用纸实际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植树造林。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我做起,节约用纸。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节约用纸小妙招。如:作业本要在写完后再更换;商品不过度包装;不用一次性水杯喝水;能发电子稿,就不用纸质稿……

在老师的提议下,大家把各种妙招汇总在一起,形成了《节约用纸倡议书》,走上街头,向市民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思想结晶。我们班汲取传统劳动教育精华,从古文化传承的角度,把古法造纸引进课堂。将体验制作、弘扬传统、感悟创新作为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学生在最原始的工艺中操作、创造、感悟,在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悠长韵味里,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纸张!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