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交流促发展 共同成长缔友谊
5月10日-5月12日,应友好结对姊妹学校青海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的邀请,城南实小副校长吴雪琴带领学校语文、数学、体育等教学、管理骨干老师一行六人走进青海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同课异构演绎精彩
本次交流活动的第一个主题是课堂教学展示。城南实小于旭兰老师和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刘英老师分别进行了《童年的水墨画》课堂展示。于老师根据学情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词语品读儿童诗,感受诗歌画面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感受童年的欢乐。刘英老师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创作儿童诗,在充分交流童年生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城南实小王海荣老师和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的陈兆兰老师分别执教了数学课《有余数的除法》。王海荣老师的课基于“整体建构”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经验,设置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在操作、思考、交流、辨析中生长出新知,形成了对除法新的认知结构。陈兆兰老师的课瞄准有余数除法的本质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特点,巧妙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思维的高峰体验。
课后,吴雪琴副校长和周正娟主任分别主持了语文和数学的教学沙龙研讨活动。四位上课的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听课老师分组进行了评课,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仅有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吴雪琴副校长和周正娟主任则分别就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了点评,同时立足本次活动阐释了自己对于当前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们在同课异构中比较、反思、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专题讲座引领成长
本次交流活动的第二个主题为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城南实小周正娟主任做了题为《结构化学习的研究》的讲座,详实介绍了许卫兵校长领衔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着力思维素养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前瞻性的理念、扎实的研究过程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于旭兰老师做了题为《微笑向暖,一路繁花似锦》的讲座,分享了我校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建设的经验,介绍了教研组常规管理、语文特色活动的开展和语文特色课程的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德的老师们表示,借鉴我校的经验,可以丰富、充实、发展自己,可以完善学校的教研组建设。
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本次交流活动的第三个主题为学校文化交流。在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思希廷校长的陪同下,城南实小一行人参观了校史室、操场、食堂、学生寝室等,并聆听了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乐队演奏的校歌《明天更美好》《我和我的祖国》。雄壮激昂的乐曲,丰富多彩的资料,精致美观的景致,严谨细致的管理……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学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
参观之后,史有军老师给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的师生带来了海安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手足双门球。操场上,史老师向体育组的老师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手足双门球创始、成长、成熟的过程以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史老师还指导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练手足双门球,带领孩子们感受海安体育文化的魅力。
吴雪琴副校长做了题为《幸福栖居卓越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及教师团队建设的讲座交流。她从“精神性成长”“过程性生长”“个性化发展”三个方面,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主线介绍了学校团队建设的情况。贵德河西寄宿制学校校长思希廷主持了此次讲座活动,思校长表达了对吴雪琴副校长的感谢,同时对城南实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师团队建设的做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赞叹,并希望今后能够就两校的文化建设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短短几天的交流活动,两校资源共享、交流分享,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眼界,给两校的老师提供相互了解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姊妹学校间的友谊,促进了学校科学、优质的持续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