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课堂做研究,见微知著促发展 ——海安市2020至2021学年微型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在城南实小举行
为深度推进微型课题研究,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日常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2月1日,海安市2020至2021学年微型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办,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科科长周荣斌,原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罗琳,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教科部主任丁庆富,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副主任、教研部副主任丁生军,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研训员何春光、马素倩以及各区镇、中小学(幼儿园)教科研负责人共100多人参与了活动。
活动由丁生军主持。首先,由丁庆富为大家作了题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报告,他告诉大家,海安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发祥地,微型课题研究成就了一批优秀教师,造就了一批优秀学校,支撑着海安教育高质题发展。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微型课题研究存在的“三缺”问题:管理缺位、过程缺位、学习缺位。他希望今后各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都应落脚于微型课题研究,要将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做到“真管”“真做”“真学”,将“微型课题研究”这个传统特色传承好,让这面旗帜更加鲜艳。
接着,何春光从组织管理质量和教师研究质量两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微型课题研究质量标准》。他从数据呈现、现状分析和问题解决思路三个方面解读组织管理质量。他提出微型课题研究责任要定位,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管理和引领。在解读教师研究质量时,何春光从结果质量、过程质量、选题质量展开,他特别指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时效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才是教学成果。
最后,来自小学(幼儿园)组和中学组的9位老师分别在报告厅和阶梯教室为大家做了精彩纷呈的课题成果展示。他们以不同学科为研究载体,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现实问题以不同方式展开了真研究。
周荣斌、罗琳对分别对两个会场九位老师的课题一一作出点评。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能做到基本假设清晰,背景分析完整,并能将成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转化到了教育教学中。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他们希望老师们要从教学中发现真问题,从教研中提升真水平。专家们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与会老师明晰了改进方向,同时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深层思考。
标杆示范,典型引路。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科研头雁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引领学校科研工作蓬勃开展,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相信各区镇、各校教科研负责人一定会以务实的行动、精干的精神,带领老师们眷注课堂,真正让微型课题研究成为学校进步的阶梯,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引发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蝴蝶效应”。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