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荣誉展台> 详细内容

海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 跨越式发展回眸

发布时间:2016-01-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选自《新华日报》2015年12月29日)

图片1_看图王.jpg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二五”期间,海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攀升,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科学、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教育民生保障升级版。2013年底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厚实的海安教育,为创建县域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保“零择校”——打造惠及百姓的均衡教育

    “我的孙子在家门口的城南实小读书,孙女在不远处的长江路幼儿园上学,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不比大城市里的差!”家住安平路的李大爷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小学和幼儿园,这多亏了政府持续实施的教育为民办实事工程。

    海安县委书记陆卫东强调,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事业,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在教育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好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指出,海安教育有扎实基础,有优良传统,更有广泛影响;要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推动海安教育科学发展,实现“软件硬,硬件同样硬”的目标。

    为适应海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缓解县城区学生入学难、入学远问题,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海安县从2012年起累计投入5.4亿元财政资金,先后实施了职教中心、城南实验学校、长江路幼儿园、海安县少年宫等教育重点工程,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十二五”以来,海安先后投入近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安工程”,加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达38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全面达成了省定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抗震消险的目标。

    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海安县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办法(试行)》,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专项档案(信息卡)制度,确保全县流动儿童100%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同时,对困难家庭学生采取“减、免、补、奖”等办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仅2014-2015两个年度,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家庭就达1.6万人次,资助总额2084.2万元。

    “十二五”期间,海安在全省、全国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2011年,对城区873名教师进行了均衡配置,其中71.8%的教师交流到新学校。近年来,海安先在两个区镇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各区镇全面推行教师和校长交流工作,将教师交流与职称评审、晋级评先、提拔任用挂钩,确保年教师交流率达到15%,并发挥出教师、校长交流产生的“优势叠加效应”。“如今,我们海安的学校除了规模的大小之别,没有了优劣之别,从源头上根绝了择校现象。”海安县政府分管负责人翁晓云自豪地说。

面向“合格+特长”——打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014年7月召开的海安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辟出专门篇幅谈教育,提出的“确立科学的教育观”,成为新时期海安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包括:“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观、“修身济世”的教育价值观、“宽严相济”的教育实践观、“终身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使会读书、会创新、会创业成为海安学子的不懈追求和鲜明特征。

    育人德为先,德育求实效。2014年年初,基于对县域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和对时代赋予使命的回应,将高中、初中、小学80所学校组建了德育工作五大校际联盟和11个子联盟,制订了德育联盟章程,建立了德育联盟工作专家委员会,此举为省市首创。各联盟分别承担了养成教育、文化传承、假日活动、节日活动、志愿活动等类别的教育和研究任务。海安教育不断完善联盟工作机制,加强联盟工作管理,创新活动组织、项目选择、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举措,促进联盟工作常态化、系列化、专业化开展。2015年,海安又以德育校际联盟为依托,开展了班主任全员培训和全员参加的技能大赛。

    “十二五”期间,海安形成了强化学生艺体教育的保障机制。借助学校质量评估、综合素质评价、特长生招生、热点高中名额分解等方式,形成有利于体艺教育的政策导向。完善中小学生体能追溯评价制度,推进体艺“2+1”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生健康运动会,以及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常态化举办校园“一年四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每季度安排一个,结合全县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演,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和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时空。

    7月25日,在苏州大学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全国纵横汉字输入大赛中,安景婕等三名同学分获小学高年级组前三名,俞舜尧等五名同学分获小学低年级组前五名。8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纵横汉字输入精英赛中,安景婕获总冠军,江月获总亚军,严子烨获小学组冠军。

    11月27-28日,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总决赛在南京科技馆举行。经过科学素养、实践操作和现场答辩三轮激烈角逐,由省海中谈啸、海陵中学黄天乐和吉庆小学徐杨峥三名同学组成的海安代表队从全省38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

    “十二五”期间,海安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始终保持着教育质量高位发展,构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量监控机制,实现基础教育各学段、立体化的“全程协同”,不让一个学段“短板”,不让一个学科“贫血”,不让一个学校“掉队”,实现质量监管的全覆盖。

坚持“一个不能少”——打造专业支撑的优质教育

    教师队伍始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海安长期坚持“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教师管理理念,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许卫兵、钱俊元、董裕华、杨斌、徐金贵、储冬生等,成为海安“优秀教师群体”崛起的标杆。

    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境界。强化读书学习,每年向教师推介读书菜单,引导教师以古典的心情读经典的著作,涵养教师的文人气、书卷气、学者气。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明规矩、知敬畏、守底线。强化榜样示范,树立师德典型和专业标杆。每年举办一届的骨干教师研修班,至今已经举办了8届,累计参研教师达300多人。2014年9月,海安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了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评选表彰了“教育突出贡献奖”“十佳校(园)长”“十佳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共88名。

    分层实施“雏雁起飞”、“领雁高飞”、“群雁齐飞”教师培养“三飞工程”,建成了一支新老相济、结构合理、精于教书、长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坚持全员培训,全县每年安排的教师培训项目达80多项,县财政专项安排培训经费700多万元。以艺术教师技能培训为例,2014年全县50岁以下的共143名专职美术教师全员参与,邀请了市县多位知名书法、绘画专家担当评审,并与入围的110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面对面交流,对创作的165幅书画作品逐幅指导,提出修改意见。随后,教师们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再修改、再创作,所有作品在县“523”文化产业园集中展出,活动先后跨度近两个月。2015年,组织了音乐教师才艺大赛,全县153名音乐教师全员参加,以“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促进了广大教师素质一步步提升。

    校长队伍建设对学校办学思想、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作用至关重要。海安持续开展校(园)长读书活动,对读整本书和做读书笔记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为核心,每月举办一次由全县所有校园长参加的“校长论坛”活动,年初即制订了全年论坛计划,每次论坛由一校承办,一般安排主旨报告、专家讲学、话题研讨等环节,为全县校园长提供了学习理论、交流经验、碰撞智慧、砥砺思想的舞台。为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对广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成立了以钱俊元、许卫兵等12名在职省特级教师为导师的12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特级教师的姓名命名,以《名师工作室章程》为行动指南,每个工作室从全县各遴选5名学员,每届工作室运行周期为3年。名师工作室以打造教育人才品牌为追求,以学习实践为主导,以研修研究为主体,以创新工作为主线,努力打造成创新型、建构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我是一个有‘根’、有‘魂’的教育人,这‘根’,是生我养我的海安,这‘魂’,是我内心对教育的一片赤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省教育家培养对象、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校长许卫兵动情地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他领衔的县、市两级名师工作室中,已有2人成长为省特级教师,8人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从一棵树的挺拔,到一片林的舞蹈,许卫兵和他的团队行走出了最幸福的姿态。或许,这就是海安教师队伍建设最为经典的缩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