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幸福丝语> 详细内容

卷进来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8-05-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城南实验小学二年级部主任     唐小琴

学校是一个幸福童年时代的世界,校园里有多少个老师和孩子,就存在着多少条通向幸福的道路,不管每个人在这条道路走得快还是慢,远还是近。在我看来,“幸福教育”不是别人看出来的,而应是师生一起卷入学校生活后的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感激,是自我心灵深处的一种体验。

幸福的学习应该是卷入的。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以学习为主,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幸福的?最关键的就是把所有的学生卷进学习中来。课堂上,教师力争把每一节课上得简洁、清晰、自然、丰富、深刻,和孩子们一起感悟、辩论、挑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只有所有学生都卷进来,个个都有精气神,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主阵场。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教师的追求远远不能满足于课堂,而要走出课堂,带着所有孩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陪着孩子玩魔方,鼓励孩子做数学绘画日记,以游艺方式进行学科能力测查……人人都有历练、生长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习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段重要生命经历。

幸福的活动应该是卷入的。活动不应该成为某些孩子的“专场”,使其余孩子成为“陪衬”或“沉默的大多数”,而应该把所有的学生卷进来,人人都是积极参与者,让它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秀场”。在城南实小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上,人人都别着号码簿,个个都是运动员;在十岁成长仪式上,人人都穿上演出服,个个都是小演员;在读书节的活动中,人人手持演讲稿,个个都是朗诵者;在春游秋游的活动中,人人手拉着手,个个都是采风者。孩子如此,教师也不例外,元旦晚会上,个个闪亮登场,教研课上个个崭露头角,社团活动中个个发挥特长。从校长到门卫长人人卷入活动中,享受着这一过程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常言说:我们赋予孩子什么样的幸福底色,将决定着孩子今后人生的幸福走向。在这样的“幸福园”里成长起来的教师和孩子,一定是自信的,开朗的,乐观的,聪慧的,因为他们经常亲身触摸幸福,经历幸福并体验幸福。

幸福的实践应该是卷入的。朱永新教授提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学科知识开展,那么这样的生活一定是不完整的。要想让学生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我们还应该把所有孩子卷进幸福的实践中。在建校初期,教室门口有一块空地,杂草丛生,学校将此开发成各个班的实践基地,所有孩子从家里带来茄子苗、玉米苗、青椒苗……,与父母和老师们一起除草,一起种植,一起浇水,一起等待。每天走过实践基地旁,每个孩子总忍不住看一眼自己的植物长高了没,结果子了没,那里便成了所有孩子的心中牵挂。现在每逢周末,孩子和父母如期来到空巢老人家,到街道社区做义工,也已经成为了城南实小的习惯和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才能懂得真正的责任和幸福。

“幸福教育”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真正地卷进校园生活来,发生一串串校园“关键事件”。等学生长大后,这一串串“关键事件”如果能勾起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我认为,这就是最成功的“幸福教育”了。因为能被人惦记,就是一种幸福,而能被学生惦记的学校,也一定是一所幸福的学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