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质量评估

2020年质量评估

【字体:

海安市小学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2020年)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估内容

标准分

自评分

展示说明

一、办学理念

与办学规范

12分)

(一)

教育理念

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1

点击查看

2

坚持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3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强化人人成才、多样成才和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充分发展。

1

(二)

办学行为

4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

1

点击查看

5

学校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

1

6

无违规编写和订用教辅材料等行为。

1

(三)

助学体系

7

执行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利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辍学学生标注登记工作,并确保学籍系统信息与实际一致。防止空挂学籍和中途辍学。学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完成学业。

2

点击查看

8

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3

(四)

办学规模

9

学校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办学。

1

点击查看

二、学校人才

与队伍建设

24分)

(五)

领导班子

10

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办学思想端正,思路清晰,法规意识强。

1

点击查看

11

校级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

2

12

领导班子作风民主、凝聚力强,中层干部精干健全,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1

(六)

教师结构

13

学校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等各类教学辅助人员。

1

点击查看

14

专任教师学历比例符合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序时要求,海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教坛新秀)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其中南通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教坛新秀)、海安市学科带头人数量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以上。

3

(七)

师德建设

15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

点击查看

16

师生关系融洽,无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现象。

2

17

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1

(八)

教师管理

18

完善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待遇保障机制。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等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点击查看

19

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做好教师后勤服务,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减缓教师工作压力,定期安排教师体检。

1

(九)

教师业务

20

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执教风格鲜明,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发挥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功能,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能力、专业开发能力和学具使用研发能力。

2

点击查看

21

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健全,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不低于5%

2

(十)

教研科研

22

学校教研科研机构健全,教研科研工作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制度化,教研科研成果交流和推广机制完善。

2

点击查看

23

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

三、素质教育

与学生发展

32分)

(十一)

德育为先

24

统筹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形式,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

点击查看

25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各学科教学体现德育内容,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1

(十二)

课程管理

26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无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随意调整教学进度和课程难度等现象。

3

点击查看

27

规范开设地方课程,科学开发校本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

2

(十三)

教学改革

28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普遍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学习困难学生得到针对性帮助。

2

点击查看

2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教学质量管理科学、保障有力。

1

30

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家校合作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1

(十四)

体育美育

31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经常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2

点击查看

32

加强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

33

强化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1

(十五)

评价体系

34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健全。

2

点击查看

(十六)

学生综合素质

35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点击查看

36

学习态度端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学业合格率95%以上。

5

37

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营养状况和体质健康达标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30%以上,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违法犯罪现象。

2

38

切实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社团建设科学规范,社团课程丰富多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社团。社团课程常态化实施,效果显著。学校有特色社团。

4

四、硬件设施

与条件保障

6分)

(十七)

校园布局

39

校园建设规划和功能区划科学,周边环境良好,学生交通方便。

1

点击查看

40

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老城区学校不低于18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不低于8平方米;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跑道和操场。

1

(十八)

基础设施

41

配齐配足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其他辅助用房数量充足,满足教育教学、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

1

点击查看

42

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安全卫生。配有适合残疾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设施。

1

(十九)

教学仪器

43

学校教育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类要求配备。

1

点击查看

(二十)

财务管理

44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科学合理使用公用经费,定期公布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1

点击查看

五、学校管理

与办学特色

26分)

(二十一)

常规管理

45

全面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管理规范,有校园校务管理、教师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

2

点击查看

46

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工作规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安保人员和安全设施齐全,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3

(二十二)

党的建设

47

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领导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1

点击查看

(二十三)

体制机制

48

依法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健全完善章程执行和监督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

2

点击查看

49

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校务会议,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1

(二十四)

学校文化

50

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发展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

点击查看

51

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合理设计和布置校园,有效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

52

整体规划学校科技、体育、艺术、读书等活动,打造特色节日文化。

3

53

注重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促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互通。

1

54

组织文化凝聚力强,教师合作发展机制完善,体现共同的教育信念和卓越的文化追求。

3

(二十五)

办学特色

55

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富有特色,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

4

点击查看

(二十六)

社会评价

56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达90%以上。

2

点击查看

分享到:
×

用户登录